英灵不朽,山河永念。今年9月30日,是我国第十个烈士纪念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
“国庆勿忘祭先烈。”在国庆节前一天,以国之名缅怀英烈,既是一次家国记忆的唤醒,也是一次伟大精神的传承。今天的山河锦绣、岁月静好来之不易,先烈们的英勇牺牲、丰功伟绩值得永远铭记。
“劳动着,战斗着,创造着,从过去流来的海!劳动着,战斗着,创造着,向未来流去的海!”诗人如此歌颂74年前天安门广场上的那一场盛典,“时间开始了!”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同志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当天,他在天安门城楼上足足站了6个多小时,虽然头天晚上几乎没有休息,这位共和国领袖的精神却始终饱满。当晚返回中南海丰泽园后,他对身边卫士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胜利来之不易。”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国庆之日话不易,这是对峥嵘岁月的追忆,是对牺牲奉献的慨叹,更是对国庆意蕴的深思。
节日,多是时序意义上的概念。而国庆,是假日,更是节日。相较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国庆节虽然“节龄”不长,但论对历史殷鉴之厚重、对当下意义之深远、对未来承载之丰富,可谓后来居上、更胜一筹。如果忽略国庆之为“节”的内涵和意义,就会冲淡民族的国家意识,稀释个人的家国情怀。
读懂国庆,方知国家。74载岁月的每一圈年轮,都铭刻着一个古老民族矢志复兴的艰辛探索,书写着亿万人民富国强军的不懈追求。也正因此,每一个国庆日,都应该是我们重审国与人、国与家关系,重温民族记忆、分享国家荣光、凝聚前行力量的日子。
读懂国庆,当忆征程之维艰。鲜花簇拥的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巍然屹立,由毛泽东同志亲自撰写的碑文,铭刻着“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而英勇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国势危急,岌岌不可终日,有志之士,多起救国之思。”近代以来,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最为湍急的一段,几代人忧愤难耐、殚精竭虑,亿万人魂牵梦萦、心结难解,留下了“少年中国”的呼唤、“中华民族更生再造”的期盼、“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呐喊,苦难深重的中国涌现荡气回肠的探索抗争、迸发惊心动魄的前行力量。
读懂国庆,当念牺牲之悲壮。“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国歌由热血谱就,国旗由鲜血染成。胜利有多辉煌,牺牲就有多壮烈。向警予致父亲向瑞龄的信中讲:“总要不辱你老这块肉与这滴血,还要在世界上放一个特别光明。”革命先烈刘伯坚在家书中坚定地表示:“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一切听之而已。”其情切切,其意拳拳,英雄无畏,壮歌以行。从“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陈树湘,到“为了新中国,前进”的董存瑞;从“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于树昌,到“为了祖国不惜血染战旗”的王建川……舍生忘死、血染河山,义不容辞、义无反顾,先烈们历经多少枪林弹雨的战斗,付出多少壮怀激烈的牺牲,终于冲破了黎明前的黑暗,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读懂国庆,当思奋斗之艰辛。孙中山先生感慨:“革命先烈的行为没有别的长处,就是不要身家性命,一心一意为国来奋斗。”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心系家国、无私奉献,这是一代代奋斗者的前行足迹。爱国之志,报国之行,映照着奋斗者的赤子之心——无论经受何种考验,都能“不将今日负初心”;彰显着奋斗者的顽强意志——无论遇到何等艰难,都能“千磨万击还坚劲”。烈日下,袁隆平一次次潜心试验,以汗水浇灌杂交水稻;风雨中,南仁东一趟趟勘探重峦洼地,为“中国天眼”呕心沥血;病房里,林俊德用生命的最后时间,整理出宝贵的科研资料。无数先锋楷模接力奋斗、艰苦奋斗、顽强奋斗、共同奋斗,书写了改天换地的辉煌,砥砺了奋发图强的精神。
国庆,烙下的是红色印记,凝聚的是前行力量。夏明翰在给母亲陈云凤的一封家书中写道:“你会看到我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今天,我们仰望国旗,高唱国歌,追忆一代代人写下的前行足印,于纪念中记取、于庆祝中思考,厚植家国情怀,坚定强国之志,为更美好的明天而不懈奋斗。或许,这才是国庆节本身应有的人文意义和精神实质。
(作者单位:32116部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