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爱康国宾董事长兼CEO的一席话,将公众有关于健康的心再一次揪紧了:“护士假冒医生,抽血不做检查直接就倒掉。”每年耗费不菲的金钱,专门抽出时间,在体检前好好控制了几天饮食,鼓足勇气做的体检可能是白忙一场,甚至耽误大事,这不能不让公众感到愤怒。
发现问题并不是一件坏事,但如何在众声哗然之后推动事态向好的方向发展,却值得探讨。体检乱象的根源在哪里?是否光靠政府监管就能根除?行业本身有没有可作出的努力?作为消费者又有哪些常识是在做体检前就该了解的呢?
近几年爆发式增长的体检市场与法律法规的滞后无疑是问题的关键。据测算,目前健康体检市场的规模超过1500亿元,预计2020年有望达到2400亿元,行业增速高于整个医疗服务行业。但现行的《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是2009年出台的,已经明显落后于当下健康体检行业的发展趋势,虽然2018年6月又相继出台了《健康体检中心管理规范(试行)》和《健康体检中心基本标准(试行)》,将健康体检中心作为独立设置的医疗机构进行管理,但对于配套的健康体检基本项目目录与实施细则、流程等管理规范制度缺少执行细则,使得健康体检项目基本由各个体检机构自行决定。
首先要指出的是,加强职能部门的监管的确是迫在眉睫,但监管不应当仅仅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在出了问题之后在现有政策上打个补丁,而应当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法律法规,提高体检机构准入门槛,倒逼体检机构提高服务质量,延伸体检行业服务产业链,引入社会监督机制。近日,有媒体报道,国家卫健委表示针对体检“乱象”将继续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机制,对风险程度高的医疗机构,提高抽查概率,对于医疗机构违法违规执业行为,一律“零容忍”。这无疑在加强顶层设计与倒追机制双重严控的道路上迈出了行之有效的一步。
其次,要大力提倡行业自律。在体检行业迅速增长的市场背后,大量商业资本相继进入,很多体检机构将经济利益放在首位,在自律意识上相对淡漠,由此产生了体检行业“忽悠值偏高”“专业值偏低”的状况。本身部分体检机构所为,但造成的信任危机却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消弭信任危机的成本需要全行业来承担。因而成立体检机构行业协会,共同制定相关行业自律的规范约定,重塑公众对于行业的信任也是目前当务之急。
最后,提升公众健康素养,推广关于体检的科普宣传应是久久为功的工作。比如很多体检中心推荐的基因筛查和癌症筛查,听起来非常高端,价格自然也不菲,但就有专家表示,基因检测结果中,某类疾病有发生的可能,不意味着就一定会发生,“并不提倡健康人群进行这种基因筛查”,但对于有遗传疾病家族史的人,就要对相关疾病多关注多做筛查;比如宫颈糜烂这个问题,在中青年妇女中多有查出,随后就是烦琐的后续检查和各种形式的治疗,但目前医疗界的共识认为宫颈糜烂就是柱状上皮的外移,很多情况下不需要进行治疗;再比如,过了40岁,体检时建议做低剂量CT,而不是X光片。公众如果多掌握一些基础医疗知识,在检查项目、检查流程上心里有谱,就能少受很多忽悠。
(作者:张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