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4日,广州32岁的母亲谭晶(化名)与七岁的儿子杨杨(化名)烧炭自杀,谭晶同时怀有三个月身孕。
当昨天看到这条新闻时,悲愤不已,决定还是写点什么。
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大概事实。
杨杨在一岁半时,被诊断为自闭症。从此,杨杨的母亲谭晶带着杨杨到处求医问诊,常年累月每天风雨无阻送杨杨到离家很远的特殊教育培训机构进行康复培训。
这些培训机构的收费是极其昂贵的,每天都要四五百元。唐晶夫妇本来各自只有4000元左右工资,为了陪孩子,谭晶还辞去了自己的小会计工作。
唐晶曾跟婆婆一起带孩子去山东进行按摩治疗,仅两个月,就花掉4万多元。
这个家庭为了自闭症患儿杨杨的康复训练一贫如洗,还欠下外债,为了创收,丈夫黎中原全额贷款6万元买一辆车,下班后跑滴滴。 唐晶为了增加家庭收入,只要有空闲,就在街上摆地摊卖小商品,又累又赚不了钱。
可以说,谭晶夫妇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和精神压力。
稍感幸运的是,经过谭晶长年累月锲而不舍的努力与付出,杨杨6岁了,康复效果不错,也能跟人正常交流。
6岁该上小学的年龄,由于曾患有自闭症,一直上的是特殊教育学校,医院开出了推迟一年上普通小学、先上一年普通幼儿园进行融合的诊断建议。
由于杨杨比普通孩子大一岁,此前没有上过普通幼儿园,谭晶夫妇跑遍了教育局和各个幼儿园都被拒绝,最后好不容易有一家幼儿园愿意接受杨杨。
杨杨能跟正常孩子一起上幼儿园,杨杨很开心,谭晶夫妇也很开心,这么多年的付出总算有了回报。
没想到,杨杨刚上幼儿园几个月,12月份有家长在家长微信群里说自己的孩子被杨杨打了。
看到消息后,谭晶第一时间在群里道歉,并表示第二天会带着杨杨当面道歉。
第二天,谭晶如约带着杨杨当面给被打孩子道歉。
但被打孩子的母亲在群里质疑:“如果园长不出面解决,我会找教育局领导!”
其他家长也纷纷表示,自己的孩子也被杨杨打过。
面对微信群家长的“控诉”和“声讨”,谭晶一次次诚恳回复道歉。
但家长们依然不依不饶。有的家长甚至要求杨杨写一份道歉信。有的家长要求杨杨跟所有被打小孩一一道歉。
无法忍受的谭晶退出了家长群。
后来也有老师私聊谭晶,说责任不全在杨杨,有的小朋友主动去惹杨杨,抢他的东西,杨杨回击很正常,老师劝谭晶不要在意那些家长。
也有一位叫娜姐的家长私聊谭晶,安慰谭晶,说虽然自家孩子也被杨杨打过,但表示理解,觉得男孩子调皮很正常。
退了群的谭晶通过娜姐,把杨杨曾患有自闭症以及自己几年来辛苦寻医及康复训练的过程向家长们作了说明,并解释了杨杨为什么比其他小朋友大一岁还在上幼儿园,希望得到家长们的同情和谅解。
谭晶自揭辛酸寻医经历及家庭的种种不幸并没有博得家长们的同情。
相反,知道了杨杨是自闭症,有些家长们更是无法容忍自己的孩子跟自闭症孩子一起上学,还有人直接告到了教育局。
幼儿园园长迫于压力,只能通知杨杨家长,让杨杨暂停上学。
本来这家幼儿园是谭晶夫妇跑了多家幼儿园后的“最后的希望”,但现在这最后的希望也破灭了。
每天杨杨吵着要上学,谭晶不知如何回答,作为母亲,内心该是多大煎熬。
五年多来,风里雨里地奔波,倾尽了全力把一个自闭症患儿康复得跟正常孩子差不多,谭晶作为女人,她的付出与承受的压力已经到了极限。
没想到,孩子刚能跟正常孩子上学了,仅仅因为孩子之间的打斗,就遭到那些家长不依不饶的围攻。包括幼儿园老师也曾安慰谭晶,说仅仅只是孩子之间的打斗,不完全是杨杨的错。
但是那些家长就是不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逼得杨杨不能上学,这成了压垮母亲谭晶的最后一根稻草。
12月24日晚,西方的平安夜,精神已经完全崩溃的32岁的母亲谭晶,带着七岁儿子杨杨,以及还未出生的孩子永远离开了人世,希望去到一个没有伤害的地方……
看了彭拜人物报道的这个真实事件,真的很难过,我能体会谭晶的崩溃与无奈,因为我曾接触过这样的家长。
02.
几年前,因为亲友的孩子语言发育迟缓,曾送到特殊教育培训机构去培训语言。
在那里,接受培训的要么是自闭症患儿,要么是脑瘫儿、要么是由于肺炎导致的弱智儿等等。只有亲友的孩子是正常孩子。
每天,那些家长都要各自从很远的地方送孩子来培训,然后再带孩子回家,不仅耗费巨大时间精力,必须有一个专人常年累月陪伴(就像谭晶一样),培训费用极其昂贵,都以一小时几百元计费,而且常年累月如此。
更令人沮丧的是,大多数孩子培训后也收效甚微,五六岁的小孩简单生活都不能自理。
亲友常常跟我讲这些见闻,我还亲自去培训机构感受过,能体会那些残疾儿父母或祖父母的辛酸与无奈。
他们内心的压抑与苦愁,一般正常孩子的父母可能体会不到。
可以说,有一个自闭症患儿、脑瘫儿、肺炎导致的弱智儿等残疾儿,整个家庭不论是父母还是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几乎从此都是唉声叹气和愁眉苦脸相伴。
他们的精神压力常常到了极限,很小的一根稻草,可能就会把这些父母完全压垮。
很多孩子已经六七岁了,培训收效甚微,父母还是继续承受巨大压力做着无用功。
亲友曾问他们,为什么不再生一个?
基本上这些父母都是摇头,不想再要孩子,这一个孩子已经把整个家庭压垮了。
他们已无力去冒险再生一个孩子。
更令人担忧的是,目前周围不断听说有小孩患自闭症,有许多是退行性自闭症,出生时好好的,常常到一两岁后,语言及各项功能开始退化,这种才恐怖。
我曾去儿童医院了解过,目前在儿童医院看发育迟缓的孩子太多了,很多三四岁的孩子,基本的语言交流都不会。
为什么现在被诊断为自闭症的孩子越来越多?为什么有各种问题的孩子越来越多?
据公开资料,中国目前患自闭症的人有一千多万,而且患病比例还在不断增高。
另据一些公开资料,目前广东省的不孕不育率应该是全国最高的省份之一,已达15%,广东省的自闭症患儿率也是最高的省份之一,广东省自闭症患病人数已达60万。
众所周知,广东省是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工业污染及各种环境污染最严重的的地区之一。
这是否表明,环境污染、饮食污染是不孕不育和自闭症的重要因素?
还有,那些退行性自闭症案例,许多孩子出生时很聪明很正常,而慢慢长到两三岁开始,就出现退行性自闭症症状,有些家长怀疑疫苗所致。许多小孩注射疫苗后发烧哭闹,有一些孩子出现过敏反应,慢慢就会有一些退化症状。
所以,前段时间,如柳为此专门写过一篇自闭症与疫苗关系的文章
自闭症为什么越来越多?麻风腮疫苗惹的祸?
希望引起全社会及政府对疫苗问题的关注,减少悲剧发生。
本来我国目前的人口出生率呈断崖下跌状态,不孕不育率猛增。
如果有兴趣的人,可以去北上广等大医院的辅助生殖中心感受一下,就知道中国目前不孕不育率有多高,多少人都是通过数次试管婴儿技术才千辛万苦怀上孩子的。
不孕不育率猛增、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再加上自闭症等各种问题儿童数量也大幅增加。
我们不得不为未来中国的人口数量与质量忧心忡忡!
03.
我们再说说“生而为人,务必善良”的问题。
本来我从来不屑于写这些矫情的心灵鸡汤文字。
但谭晶母子的悲剧,我们必须拷问“生而为母亲,你是否善良”?
本来,带着一个自闭症患儿经过五年多的康复治疗,能跟正常孩子一起上学,已经让一位母亲承受了各种心酸与煎熬。
没想到,在刚刚可以歇一口气,出现了一点曙光的时候,却被那些同样为母亲的人的善不罢休地围攻,直至谭晶这个还怀着三个月身孕的母亲,义无反顾带着自己的两个孩子走上绝路。
我特别能体会谭晶的无奈,孩子在上幼儿园就面临着那些家长们的围攻与不依不饶,作为自闭症患儿,以后上小学、上中学等漫长的人生道路上,还会面临多少这样的坎坷?
谭晶母子的悲剧发生后,那些家长群不依不饶围攻谭晶的母亲们不知会作何感想?是否会有自责与愧疚?
那些家长是否会换位思考一下,假如自己某天面临同样的困境,希望他人如何善待自己?
正如谭晶最后一次给家长群的留言:“……别得理不饶人,人生在世总是充满未知,我期望你遇到困难时有人可以向你伸出援手,别遇到一些逼你上绝路雪上加霜的人!……”
做不到雪中送炭起码不雪上加霜,这是做人的起码本分。
常言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给别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女人可以不漂亮,但一定要善良,作为母亲,更应如此。
因为母亲是孩子的榜样,母亲决定着孩子长成怎样的人。
母亲的德行决定着孩子的福报!母亲是根,孩子是枝叶,只有根须发达,枝叶才能茂盛。
上文所说的对谭晶母子没有丝毫同情心和宽容心,不依不饶的母亲们,如此矫情与刻薄,她们的孩子将来会是善良的人吗?她们的孩子会好吗?
这不仅仅是关系善良的起码为人本分,更关系着这个国家的未来。古今中外,大多数伟人名人们都有一位善良慈祥的母亲。
毛泽东之所以一辈子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充满深情,同情弱者,这得益于他有一位善良慈悲的母亲。
他曾对人说:“世界上有三种人,损人利己的,利己而不损人的,可以损己利人的,自己的母亲是属于第三种人。”
20世纪30年代他对斯诺说:“我母亲是个心地善良的妇女,为人慷慨厚道,随时愿意接济别人,也可怜穷人。”
毛泽东母亲对贫苦人富有同情心,经常瞒着丈夫接济贫苦乡亲。
毛泽东有个堂叔生活非常困难,父亲毛贻昌想“乘人之危”买下他的水田,这遭到了母亲的坚决反对,她常带着毛泽东偷偷地去接济这位穷本家。
母亲的美德对毛泽东影响极深,耳濡目染,使毛泽东从小就对弱者极具同情心,并与母亲一样经常帮助别人,对劳苦大众具有慈悲心。
今天,许多女人连起码的善良本分都没有,她又如何能作好母亲?如何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这样的母亲培养的孩子除了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如柳不相信还会出现别的奇迹。
常言,有其母必有其子。父母是孩子的模板。
善良是一种修养!
今天,有许多女孩们沉迷于各种享乐,沉迷于娱乐至死,沉迷于性开放,当这些女孩子们做了母亲后,你能相信她们会突然变成善良又有修养的母亲吗?
母亲的善良决定着孩子的善良,更决定着下一代的素质,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因此我们才会拷问:“生而为母亲,你是否善良?”
《六祖坛经》说,一切福田,不离心田!
厚道才有厚报。人若善良,天必佑之!
生而为母亲,请务必善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