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虽然说导演佐藤纯弥未必是共产主义者,也迫于西方“政治正确”的压力,一些话说的不能太露骨,但是这些被中国大陆删除的情节已经足以证明《追捕》是一部很有思想深度的,对于西方资本主义持批判态度的电影了。现在佐藤纯弥去世时受日本主流媒体冷遇,恐怕也与此不无关系。
一
据日本媒体2月17日报道,曾经拍摄过《追捕》、《人证》等著名电影的导演佐藤纯弥在2月9日去世。(日本著名导演佐藤纯弥去世,曾拍《追捕》《人证》等作品http://www.cqcb.com/entertainment/2019-02-17/1441965_pc.html)其中,其执导的《追捕》是日本历史上全球观影人次最高的电影,仅在中国的观影人次就达到了8亿,远远超过任何一部好莱坞电影。而这样一位著名导演居然去世这么多天才公布消息,恐怕也在某种角度上也体现了日本日益右倾化的当下对于文艺界进步思潮的压制。
有的朋友可能会问,你凭什么说佐藤纯弥思想就是进步的呢?笔者在以前的文章中谈到过,判定一个人或者一部作品的思想是进步还是保守反动,首先要确定判定的标准。而比较合理的判定标准主要就是看其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体制与主流价值的态度。如果要是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体制与其主流的所谓“普世价值”持认同态度,那么一般就被视为右翼保守派。像好莱坞的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在《侏罗纪公园》等一系列作品当中就旗帜鲜明的宣传“虽然西方资本主义体制和普世价值统治下的社会也有弊病,但是不可能有比其更好的社会了”,所以被大多数西方人公认为70年代末以来美国文艺界“右倾复兴运动”的旗手。
而佐藤纯弥的作品显然是截然相反的。看过老电影《追捕》的人应该都知道,这部电影的主要内容就是日本的制药业大资本家长冈了介与美国勾结,研制中枢精神阻断剂等把正常人变成精神病的药物,用于迫害日本六七十年代工农运动当中涌现出来的共产党人与革命群众(被日本主流媒体称为“激进分子”)。最后被主人公前检察官杜丘和警长矢村查明了真相,这个大资本家在企图逃往美国之前被二人击毙……这些内容应该说非常明显的表现了作者是反感美国和日本的资产阶级,并且同情共产党人与革命群众的。
当然,如果要是单纯看了70年代末到80年代在中国大陆上映的译制版本,那么会感觉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现的并不很明显。只有医院院长堂塔宣称那个在精神病院里服用了中枢精神阻断剂以后戳自己手的人“过去是个激进分子”,“研究这种药就是为了对付社会上激进分子的”,以及大老板长冈了介在结尾时表示“自己马上要去美国”等极个别语句当中有所暗示。这一方面是由于佐藤纯弥受制于西方反共这一“政治正确”的压制,很多话的确不好说得太露骨,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中国大陆在引进的时候进行了大幅度的删节(共删去约40分钟,其中只有约10分钟涉嫌色情的镜头的确是按当时的放映标准非删不可的。),导致很多较明显表露出作者政治态度的内容被删除了。
二
老电影《追捕》当中被删去的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对于西方“法治至上”这一“普世价值”的尖锐批判。这其实也是这部电影以及原著小说《涉过愤怒的河》的主题。
比如说,电影当中删除的第一个内容是杜丘在逃亡之后诈骗了50万日元作为逃亡资金:本来日前有一个涉嫌经济犯罪的老板想贿赂他50万日元来换取其在起诉时手下留情,杜丘因为相信“法治至上”不肯接受。但是在被诬陷之后,杜丘如果继续遵守法律,那么就不可能按照西方法治的原则找到证据澄清自己的冤屈,而逃亡又不能没有生活费用。所以,其一逃走就打电话就给这个老板表明自己愿意接受这50万帮助他开脱,于是也犯下了诈骗罪……这一被删除的情节旗帜鲜明的讽刺了西方“法治至上”这一“普世价值”的荒谬性。 而电影当中被删除的最长的一段内容则表现得更为明显。很多人不知道电影当中在日本名气最大的演员并不是饰演杜丘的男主角高仓健,也不是饰演真由美的女主角中野良子,而是一个作为友情出演的女演员倍赏美津子。其在《追捕》当中的地位大体相当于吴京在《流浪地球》当中的地位。
倍赏美津子饰演了一个帮助杜丘的善良的妓女,相关情节大约有15分钟左右(全部被删):入夜,杜丘潜入立川市,街上到处都是警察在搜查。杜丘躲在两个房子的夹道里,由于长时间的奔波,又吃不上东西,杜丘昏了过去。一个好心的妓女发现了他,看杜丘病得不轻,就把杜丘扶回了住处。随后这个姑娘用湿毛巾敷在杜丘的额头上给他退烧,无微不至地照料着他。第二天,杜丘的烧退了,姑娘对杜丘说:“昨天晚上警察等到很晚才撤的,杜丘先生。”杜丘一听大吃一惊,问她:“你知道还要帮助我?”姑娘说:“你走不动了,不帮怎么办?”杜丘又说:“可是我现在是逃犯,你帮助逃犯这也是犯罪。”姑娘不理解地说:“你可真是个检查官,如果我不帮助病人,那不也是犯法吗?只有你们这些人整天拿着法律当饭吃,离开法律就没法活了?”……
而这一部分情节其实在原著小说当中更为露骨。原著小说强调这个姑娘之所以要帮助杜丘,是因为他的哥哥有过杜丘类似的遭遇:有一天,她哥哥的前女友被杀了。而在被杀之前他哥哥刚好在前女友家和前女友因分手而闹得很不愉快,其刚一离开前女友家杀人犯就杀了前女友并且清理了相关的证据,因此现场留下的指纹和其他证据全都是他哥哥的。而一位奉行“法治至上”,严格按照证据办事的检察官就依据证据断定他哥哥是凶手。她想为哥哥申冤,但是因为没有证据不但没能成功,反而丢掉了工作,沦落风尘……杜丘听后惊出了一身冷汗,因为自己以前在当检察官的时候也是奉行“法治至上”这一“普世价值”,坚决按照证据办案的。自己一直认为自己做得很好,可是不知道已经制造了多少这种冤假错案,害了多少善良的人……这可以说简直把西方的所谓“法治社会”黑出翔了。
还有一个被删除的批判西方法治的重要段落是在结尾之前。很多在荧屏上看了老电影的人物,认为结尾时真由美问“完了?”杜丘说“哪有个完呢?”是表示两人的爱情天长地久的意思。其实根本不是这样,因为在这之前还删除了一段在天台上杜丘和检察长的对话:
【伊藤检察长向矢村宣布:“杀死长冈了介,是属于正当防卫。”而后,问杜丘:“杜丘君,你是不是真的服用了AX使你揭发了长冈了介东南制药厂的犯罪事实?”
杜丘答道:“是的,可我犯了欺诈罪。我还违反了枪支管理法,违反了航空法。”
检察长说:“这些都是为了澄清事实,不得已而为之,酌情处理。但是对检察厅来说,这也要追究。”
杜丘说:“检察长,我在逃亡时就明白了,对于法律我一直在想,我想,执法者不能只占在追捕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他也应该考虑一下被追捕者的立场,就这样。如果下了逮捕令,请随时来找我。”
矢村插嘴道:“真是那样的话,我就再来一次追捕。”】
这一部分在原著小说中说得更加明显,也就是强调杜丘自从逃亡那一天,就已经注定了他这一辈子要做一个“永远的逃亡者”: 【现在如果逮捕了他,即使澄清了一切嫌疑,酌情予以处理,杜丘也要失去他的光彩。矢村明白这一点,他目送着杜丘,看着那颀长的身影,穿过光秃秃的树林,渐渐远去了。
“永远的逃亡者……”
伊藤目送着杜丘,自言自语着。杜丘的身影终于化为一个光点,消失了。】
因此,在结尾处杜丘和真由美“完了”,“哪有个完”的对话,其实更多的是指他们两人日后还要继续应对日本警方的追捕,与西方的所谓“法治社会”斗争下去。从而点明了西方的所谓“法治”,其实只不过是资本势力对善良的民众进行残酷迫害的工具这一主题。
三
其他被删除的内容主要是影片当中对西方的“多党制”、“司法独立”等资本主义政治体制的尖锐批判。
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是,电影当中有一个这样的情节:当伊藤检察长声言:“我们要丧失了对法律的信赖,那又会怎么样呢?这将关系到我们社会的问题。”矢村竟然怒不可遏地打断了检察长:“为了警告大家,你要杀死杜丘!”很多人觉得这个情节出现得有些突兀而又莫名奇妙。其实是因为前面删除了一段铺垫性的内容,也就是检察长先前说:“如果他继续犯罪,不仅检察部要负责任,而且还会引发政治问题,给在野党以口实。”矢村说:“我这个人不管政治,我只知道追捕嫌疑犯。”因此,随后在检察长亮明了要为西方多党制下自身所在的政治势力争取利益而不惜杀害很可能受冤屈的杜丘时,矢村才按捺不住而爆发了。这一情节不仅是顺理成章的,而且也体现了导演对于西方多党制政治体制下政治斗争的厌恶。
另外,如果要是了解一点日本战后政治史的朋友大概都知道,从1955年起日本的执政党都是自由民主党为代表的右翼势力,而在野党主要是日本共产党和社会党为代表的左翼势力。70年代中期在石油危机的冲击下,日本也发生了政治危机。右翼势力相对缩小,左翼势力有所扩大。因此,政治倾向普遍偏右的司法系统当时经常为右翼的执政党掩盖政治丑闻。结合这个背景我们就可以看出,这部在70年代中期的影片特意去描述司法系统的高官伊藤检察长为防止在野的左翼势力上台而不惜制造冤假错案的行为,另一个更深层次的内涵多半是针对这种现实状况,强调西方资本主义政治体制下所谓“司法独立”、“政治中立”等自我标榜都是假的,司法系统是不过是资本势力反共的政治工具才是真的。
像这样的情节还有很多很多,因为篇幅所限,笔者就不再一一列举。虽然说导演佐藤纯弥未必是共产主义者,也迫于西方“政治正确”的压力,一些话说的不能太露骨,但是这些被中国大陆删除的情节已经足以证明《追捕》是一部很有思想深度的,对于西方资本主义持批判态度的电影了。现在佐藤纯弥去世时受日本主流媒体冷遇,恐怕也与此不无关系。
俄罗斯从沙皇时代起就有一句著名的谚语,“被删去的才是最闪光的”。个人认为这句话说得有些过于绝对,但是从以上这些被删除的情节来看,至少是适用于《追捕》这部老电影的。中国在引进的时候的确把片中那些最具思想深度,对西方资本主义政治体制和所谓“普世价值”批判最尖锐的情节全都删除了。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咄咄怪事,这种现象的出现和当时中国文艺界“伤痕文学”与崇尚西方的思潮开始流行有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笔者就不知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