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作者:思想火炬  更新时间:2019-01-14 19:56:50  来源:民族复兴网  责任编辑:石头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795d4fd9f26278e1cdd2585efc7c26bd.jpg


  编者按: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了新时代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我们应深刻领会并付之实践。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保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突出体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本质要求;加强和改进各类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保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措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净化校园、课堂环境和教材,是保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条件;建立科学的评价导向、树立正确的榜样,是保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指针。

d3c2bd5f43c61e6a77af147b416bd8bf.jpg

   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教育界的一次全国盛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主要精神就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

  教育是一种社会存在。不同社会制度决定着教育的不同目的。我国教育的发展方向必须与我国发展的未来方向相一致。教育战线及其各类学校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是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传承社会主义文明的基地,是党的教育事业的载体。在未来的30年,全国教育战线培育出的人才,将亲手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重视教育就是重视未来,重视教育才能赢得未来。对于教育部门和各类学校来说,要完成新时代教育的伟大使命,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

ad420511e55b5fc2434091f08f527a75.jpg

一、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保证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教育战线丝毫不能例外。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教育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根本保证和政治前提。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化的一个鲜明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坚持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党组织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1]

  新时期以来,高校一贯坚持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是始终明确的。但是把党的领导具体贯彻到办学治校、教书育人的全过程,还会有一个过程,目前存在着较大差距。这主要表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党的教育方针规定的、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还没有引起足够的理解和重视;社会主义大学与西方大学的本质区别还没有得到深刻的理解;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旋律还没有得到全面、切实的贯彻;学校的思想文化阵地的治理状况也存在不平衡的情况;一些受西方意识形态影响较重的教材还没有得到应有的清理;教学方法和途径的改进多浮于表面形式,效果还不明显。在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还没有正式建立起来,如何理顺体制、完善机制,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位,建设适应新时代基础教育需要的党的领导机制的任务,还摆在我们面前。在这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以此为动力,把该做的工作启动起来。

82e2fa85eed118d0de6ce4a0964f5354.jpg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首先应该从政治上和领导体制上加深认识。党的十九大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和改革开放近40年实践的总结和升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有关论述,都旗帜鲜明地强调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在党的历史上,从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党内和军队内的指导地位直到现在,党的历届领导对党的领导地位是清楚的,没有动摇。但是在领导体制和实现党的领导的具体做法上,却经历过不同时期思路的转变,不断完善,最终在十八大以来臻于坚定明确的认识。

  要提高教育战线广大干部师生贯彻和加强党的领导的认识,还需要做许多工作。在总结历史发展的趋势和规律中才能得到进一步的认识,才能深刻认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重新强调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们党出于总结发生“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在20世纪80年代曾经集中提出“克服权力高度集中”“党政分开”“防止以党干政”“权力下放”等口号,并落实到党的领导体制改革中,实现了党、政、军最高领导职务分别由三个人担任的做法。同时,1982年宪法为此增写了国家主席、副主席任期不超过两届的规定。结果在实践中,出现了两次较大的曲折,社会安定局面频频受到冲击,特别是出现了1989年政治风波。邓小平鉴于此,改变了最高权力由三个人分别担任的做法,亲手设计了党政军三个最高权力集中于一人的、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集中统一领导的新体制。此后20多年中,国家安定团结的局面长期延续。实践和事实证明,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发展不平衡的大国,实行集中统一的领导体制是保证社会安定团结局面的必要条件。但是,领导体制的转变并没有伴随相应的理论上的宣传教育,没有说明转变的原因。针对分权时期具体情况增写的相关法律规定也一直没有及时随之修正。因此,与新的领导体制不同的“党政分开”“权力下放”等认识的惯性难免继续起作用。在21世纪的一个时期以来,社会上下几乎都议论着“政令不出中南海”,“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党的领导作用在实际上仍然受到了削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不但担起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重担,而且比较透彻地论证了实行这一体制的原因和要求。他提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体制必须设立核心,全党必须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党的十九大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2](P16)这样的认识就完全到位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我们党经过4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总结了将近70年执政的经验,从政治上和体制上最终认识到实行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必要性和正确性。应该说,我们今天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理论联系实际地强调党的领导作用,使党中央的号令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因此,我们党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和效果,这就是“抓铁留痕、踏石留印”的作风。群众路线的教育、反对腐败斗争的深入进行、生态环境的治理、对外交往局面的打开、人民的团结一致、斗志振奋,国家机构的改革、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体制在法理上的疏通、军队体制和建制的调整、意识形态领域向上向好的方面转化等,都源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解决了长期以来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

  教育战线在党的领导体制改革、实验、完善的过程中也经历了类似的过程。一个时期中,有人甚至连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都表示怀疑或动摇,还有人甚至提出“教授治校”“去意识形态化”“去政治化”“去行政化”等口号,国内外的敌对势力甚至公开提出取消高校党的领导机构,取消思想政治理论课等主张。这些思潮时有泛滥,使得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受到一定的冲击。邓小平曾指出:“总结历史经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十分重要,特别是坚持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决不能放松,否则我们非垮台不可。两个总书记正是在这个问题上犯了错误。这种错误不是一般性的错误,而是政治思想原则问题上的错误,是带根本性质的错误。”[3](P1295)这个批评很中肯。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各种干扰和削弱党的领导的思潮开始得到清理。党的十八大报告、十九大报告、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和2018年两次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5年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6年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特别是近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都指明了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巩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党的教育方针必须贯彻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高校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旋律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这对于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坚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阵地都有深远的意义。历史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

5ca6e384eda32b6c4425ed93a9f5edf2.jpg

二、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突出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1]这次教育大会重申和强调了党的教育方针的培育目标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要的要求就是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这不但坚持了社会主义学校的底色,也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1]

  对于我国的大、中、小学校的学生,都应该明确提出树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要求。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习人类社会发展简史,在理性上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建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这一点不能靠感情,也不能靠物质利益的刺激,必须引导学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和大趋势,这样基于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而建立的理想信念才是牢固的。

  为了树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还要破解一个时期以来一些人宣扬的“共产主义渺茫论”“共产主义过时论”。作为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实现虽然还有待于长期奋斗,但作为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和社会运动,170年来一直指导和伴随着我们。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教育者应该引导学生从社会主义思想源头和历史演进中,从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

   一个时期以来,由于没有很好地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弄清问题,我们的大众媒体和教育阵地较少提到共产主义,有时候教材里也只敢提及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较少提及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还有的认为对党员可以讲共产主义,对一般青年学生和群众不应提共产主义,担心要求太高了。一直脍炙人口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中“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一度也不敢唱了。这样必然会造成在青少年中理想信念的模糊认识和缺失。对此,思想理论教育者必须讲清:在思想体系和社会运动层面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不能分离。如果不讲共产主义,那么社会主义也是讲不清的。今天我国虽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这个阶段的性质也是由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性质决定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贯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整体地提、连着提、不分开。在这次全国教育大会上,他明确提出“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就说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不仅仅是对党员讲的,也是对群众和青年说的,这不是超越了阶段,也不是超出了层次。只有人民大众和青年人的理想信念是一致的,大家才能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方向、才能具有凝聚力的共识。今后,我们的大中小学校,整个教育战线应该对青少年学生理直气壮地宣传和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这样才能保证学校的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

  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也是由于苏东国家发生剧变的教训警示。苏东剧变的教训表明: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国家的上层,如果丧失了理想信念,变成追名逐利的官僚,就很容易丢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导致颠覆性的错误。苏东国家几乎都是在这个政治悬崖上摔下去的。有些国家不但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共产主义的追求,甚至取消了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离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发生颠覆性的错误就是不可避免的了。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虽然也有过失误,但始终没有犯过丢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致命错误。在一定意义上说,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永葆青春活力的根本原因。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本质要求

  在政治上,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根本不同就在于是否坚持人民立场。共产党人是为大多数人民谋利益,除了人民的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资本主义国家则完全相反。在美国,参加“占领华尔街运动”的民众,向着大资本家喊出了“我们是99%,你们是1%!”的口号。这是资本主义无法掩盖的社会基本矛盾的大暴露。在社会主义国家,主权在民,执政党领导建设社会主义,追求共同富裕、公平正义,完全是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体现了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本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坚持把兴办教育的落脚点放在“人民满意”“人民中心”的基点上,这既是党的宗旨的体现,也是党的人民立场的根本原则。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加快补齐教育短板”,“教育方面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13亿多中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升”,“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1]这一切都体现了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让人民获得解放是马克思毕生的追求。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4](P17)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就是我们党工作的中心。其中,怎样改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做到教育对于人民群众的公平,是我们教育战线的突出任务。另外,我们党要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也需要教育战线的配合,需要在青年一代和全体人民大众之中,进行共同富裕的思想教育。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就要在教育改革中贯彻以人民根本利益和主要追求为根据。现阶段,人民对教育的最大的要求是公平和稳定。我们的改革就要顺应这个要求。否则,逆潮流而动,结果肯定是不得人心。比如,许多有识之士和民众百姓,大都认为社会现实中留给人们公平竞争的途径唯有高考了。社会基层的孩子们通过高考有一个进入国家管理层的机会。通过高考,青年人能够得到改变自己的机会,自然就增加了社会的安定,促进人民大众的安居乐业。如果从根本上改变这个制度,或使这个制度处于不断的动荡之中,或因为腐败使得这个制度变质、丧失原有的优势,社会就必然会增加动乱的因素。教育决策者在面对高考制度改革时,决不能不考虑这一民情。高考制度改革决不能丢掉原有制度的优势和连续性,不能丧失人民大众对其公平性的信任。离开人民大众的信任,任何愿望和想法就会被人民厌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就要把教育经费用到改善教育基本设施和教师的普遍待遇提升上,而不宜搞越来越多的名誉称号、大奖做法,名目繁多而质量根本难保的各种“身份”,以防止大量教育经费旁落。国家教育经费是人民辛勤劳动的汗水换来的,使用必须合理和慎重。在人民大众和知识分子对社会公正的热盼继续升温时,不宜搞过多的评比、评奖、个人名誉,更不应该赋予其过多的金钱和待遇。那些有机会得到这一经费的单位,沽名钓誉者增加,团团伙伙暗中集结,利益纷争加剧,既不利于团结,也不利于调动积极性。何况,已经评出的一些获得国家级别的荣誉称号和巨额奖金的极少数人,竟然有在政治上与党的主流意识形态唱反调的人物,广为大众所诟病,使国家教育部门和荣誉称号获得者的声誉同时受到损害。教育经费的增加,应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随着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投入要更多向教师倾斜,不断提高教师待遇,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1]教育投入应该多向广大教师基本待遇倾斜,而不是向极少数精英人物倾斜;不断提高教师(包括离退休教师)的待遇,而不是提高几个荣誉人物的待遇;是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而不是鼓励少数人向超级生活条件攀升。当然,人民大众公认的、为国家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不属于上述这些所谓“荣誉人物”的范围。

  实际上,20世纪五六十年代评选“先进工作者”的做法值得借鉴。先进工作者主要是得到荣誉。不宜把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运用到知识分子的“评先进”中。“利益驱动”只能运用于大众化的政策中,体现在劳动和工作的基本待遇中,同时注重公平廉洁,防止基层行政首脑任意支配教师和群众基本物质待遇的现象;对先进人物,主要是精神鼓励,防止个别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变相以权谋私。一句话,教育改革的人民性主要应该体现广大教师的受益面,而绝不是极少数人。这也是化解矛盾、以利于安定团结的大局所需要的。

四、加强和改进各类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保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各级党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组织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要精心培养和组织一支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工队伍,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日常、做到个人。”[1]习近平总书记把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要求讲得非常到位,需要坚持贯彻落实。

  首先要认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把思想政治工作紧紧抓在手上。

  在这一方面,忽视和放弃思想政治工作的倾向值得注意。一个时期以来,淡化政治、放弃思想斗争、不敢提“斗争”二字,实质上是一种政治上的自由主义和政治软弱性的表现。毛泽东在《反对自由主义》这篇著作中开宗明义指出:“我们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因为它是达到党内和革命团体内的团结使之利于战斗的武器。每个共产党员和革命分子,应该拿起这个武器。但是自由主义取消思想斗争,主张无原则的和平,结果是腐朽庸俗的作风发生,使党和革命团体的某些组织和某些个人在政治上腐化起来。”[5](P359)毛泽东还指出了自由主义的十一种表现,其中第六种表现即是:“听了不正确的议论也不争辩,甚至听了反革命分子的话也不报告,泰然处之,行若无事。”[5](P360)毛泽东说得太生动准确了,就像对一个时期以来的现实情况说的。在新时期,邓小平就曾经说过现在需要学习毛主席的《反对自由主义》并照着毛主席说的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讲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要“敢于亮剑”,把“伟大的斗争”放在我们党的四个“伟大实践”的首要位置。有矛盾就有斗争,经过斗争才能解决矛盾,保证健康的政治氛围和正确的政治方向。长期不讲斗争,就等于放弃了思想政治工作,不但得不到和谐,甚至连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都很难保得住。这是很危险的一种政治状况。学校应该从这一高度认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地位。

  还有一种干扰思想政治工作的倾向。一个时期以来,曾经流行这样一个口号:“不干半点儿马列主义都没有!”这似乎在强调实践,但这种说法即使从反对教条主义、强调实践的角度看,也没有什么积极意义。其实这是当年列宁批判的“经济派”思想主张的翻版。当年俄国的“经济派”崇拜工人运动“自发性”,局限于经济斗争,反对工人阶级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参加政治斗争,实质就是取消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武装的意义,用工人眼前的经济实利来替代或阻止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武装。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和发展工作,忽视这方面的工作,必然陷入政治上的盲目性。在新时期,这样的一种忽视理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蛮干的倾向,当年曾经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最大的失误”,我们党和国家为此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深刻教训不应忘记。

  同时,思想政治工作又需要遵循规律,改进方法,取得实际效果。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2016年12月7日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引导我们:本来,学校就是应该成为使人消解躁气、心静下来的地方。要通过研究学问提升境界,通过读书升华气质,通过心理疏导平衡心态。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在关心人帮助人中教育人、引导人。这都是鲜活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之谈,带有重要指导意义。

  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最大的优势。新时代的学校教育和社会各方面,都要大力发扬这种优势,而不应该削弱或放弃这种优势。我们要借助于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保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净化校园、课堂环境和教材,是保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1]

  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我国的大中小学校的校园都有了相当程度的改善。不少高校的硬件建设已经赶上、甚至超过了发达国家的同类学校。但是,我们却缺少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校园文化建设。许多高校包括主管意识形态的领导,头脑里没有清晰的社会主义大学校园文化的概念。比如,全国范围的一本讲大学校园文化的教材,竟然东扯西拉,说中国古代有“大学文化”,20世纪30—40年代也有“大学文化”,就是新中国开始、特别是现在的大学没有“大学文化”。其说荒谬至极。还有的美化和吹嘘旧中国的大学校长,贬低和否定新中国以来大学的校长;美化和吹嘘旧中国过来的、不与新社会合作的知识分子,贬低和否定跟党走的知识分子。这样的现象反映的不仅仅是认识问题,而是政治立场问题。抱着这样的态度搞校园文化建设,必然南辕北辙。社会主义大学的校园文化、大学文化建设必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一个时期以来,西方敌对势力支持和收买的一些敌对分子、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物,利用我们党的部分干部政治素质低下,曾经在我们高校的课堂、讲座、学术会、报告会等场所,放厥词,唱反调,严重毒害了青少年学生的心灵。然而有些高校的领导干部竟然专门为之站台撑腰,丧失了共产党员的立场。正如邓小平批评的:“一段时间内国内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我们党一些同志把思想阵地也交出去了。”[3](P1291)邓小平说的一点儿也不过分。这些问题,直到党的十八大,方才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现在的形势是坚持社会主义主旋律的状况、向上向好发展。

  大中小学校的社会科学类的教材在培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的影响不可低估。在一些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教材和学术研究之中,直接搬用西方理论方法和名词的情况比较普遍。有的为了显示自己学位论文的 “学术性”,一切概念都到西方工具书里去查、去抄,一切材料都到西方的书籍去找,充当了西方理论的 “搬运工”。还有一些中小学语文教材,把脍炙人口的毛泽东、鲁迅、方志敏、魏巍的著作剔除出去,把语句晦涩的资产阶级学者的文章塞进去,引发了社会大众和学生家长的不满。这些现象都值得相关部门的主管领导同志深思,长此以往,还谈得上什么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号召我们“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并号召以此为目标,“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共产党人应该带领广大师生一起动手,把这些不利于教育方针培育目标的歪门邪道、糊涂做法改过来。

六、建立科学的评价导向、树立正确的榜样,是保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指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1]  科学的评估标准和评估效果是推动教育健康发展的指挥棒和动力之一,也是总结经验不断改进的必要环节之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必然要求科学的评估标准和评估过程。

  近些年来,教育战线搞了大大小小、方方面面的不少评估,科学性和效果如何?值得研究。衡量学生唯分数、评价学校唯升学率、大学生就业唯文凭、拿学位唯论文或衡量教师科研唯论文数、评估教师队伍质量唯头衔,这确实不科学。这样的指挥棒实际上只能指向形式主义、弄虚作假。这本身就偏离了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因为这些所谓评估没有抓住最重要、最本质的问题。

  社会主义学校培养人才的指向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抓住这个本质,有效地进行评估,才可能坚持科学导向。

  首先,科学的评估必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对人才的评估不能只看智力一个方面,还要把德体美劳各方面都评估出来,这才较全面。更加涉及方向的问题是,现下对高校的评价盛行“国际标准”“与国际接轨”等概念。现在的国际标准显然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大学标准。对于我们来说,这样的评估标准既不符合我国的实际,也不能体现正确的政治方向。还有一种情况,高校的学位委员会、学术委员会、论文答辩委员会、教学委员会等教学、科研、学位评估、评价机构,有许多在建立的时候没有提出合格的政治标准,有的甚至以西方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评价坚持马克思主义写作的论文和成果,往往产生颠倒黑白的消极政治影响。这样的评估委员在评估机构中,往往发挥负面作用,使得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队伍遭遇极大障碍,青年学者的培养被逼到困难的境地,而学校的党政机构却手足无措。这样的评估机构不可能保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这样产生的评估结果对当事人也是极不公平的。

  其次,评估人员和机构学术不端,把市场交易中产生的坑蒙拐骗手段拉入评估机构,甚至使社会上贿赂拉拢的手段进入高校学术殿堂,产生极为消极的后果。几十年来,丑闻并不罕见。近日,有著名大学的学位论文,作者明确承认自己抄袭的事实,人证物证属实,但学校官方竟然发布带有红色印章的“权威声明”为之掩盖。这些行为并没有受到应有的调查和惩处,在社会上和学术界引起极为消极的影响。如果这样的高校在某些评估中还处处领先,当“模范单位”,教育界的声誉何在?

  再次,引进人才的评估机构、考核人员的质量没有引起本单位党组织应有的注意。许多学校引进人才,只看发表多少文章,有没有出国经历,是不是名牌大学的本科毕业;不看人才本身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教学能力,设置过高的门槛挡住人才,以便行私人关系的方便。这就破坏了人才正常流动和就业的渠道,损害了党的人事工作的声誉。还有的学校引进的人才涉嫌资产阶级自由化,而党组织无动于衷,使这些人如鱼得水,在社会上不断造成事端,有的甚至威胁到国家安定团结的局面。

  凡此种种,都是严重阻碍和损害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方向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上高校党委和行政机关并非没有工作好做,而是有无对党的忠诚,有无担当精神的问题。教育界的评估机构实际上就是一根指挥棒,指向何方,事关大局、事关成败。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2]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  [4]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5]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作者:刘书林,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常务理事、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来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