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人要有“绝活”

作者:张西成  更新时间:2018-03-09 08:56:13  来源: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石头

  欧阳修笔下的卖油翁,能让油滴沥过钱眼而钱不湿;庄子笔下的庖丁,能够目无全牛而游刃有余;林嗣笔下的口技高手,能把一家人夜间遭遇的变故模拟得生动逼真,令人如临其境。每次读到这些民间典故,无不对这些“绝活”赞叹不已。

  “绝活”,从本质上讲,是指在某一技能方面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高超技艺,其中蕴含着一种不甘平庸、追求卓越的崇高精神。艺人有了“绝活”,可以赢得更多“粉丝”;工匠有了“绝活”,可以创造更多价值;军人有了“绝活”,就能够在战争中出奇制胜。

  “兵矢者,军之神灵也。”军工企业对接市场与战场,关乎荣辱与成败,客观上要求每一个产品都必须精益求精,每一道工序都必须一丝不苟,每一名工匠都应成为行业“大拿”、练就一手“绝活”。现实中不乏这样的事例:同样的装备部件,有的一碰就折、一用就坏,有的历久弥新、完好如初;同样的装备故障,有的人捣鼓半天仍百思不得其解,有的人则一眼看穿、手到病除。分析原因,往往与军工人有没有“绝活”、“绝活”的多少有很大关系。

  “绝活”代表一种技术进步,反映着一种先进的生产理念。“绝活”受益者除了创造者本人,更多的是国家和军队整体。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高级技师高凤林,凭着一手焊接火箭“心脏”的“绝活”,助推我国90多颗卫星安全顺利上天。上海飞机制造公司高级技师胡双线,凭着一手钳工“绝活”,从他手里加工过的数十万个飞机零部件,从未出现一个次品。这些从普通工人一跃成长为本行业工匠中的“佼佼者”,更是把我国航空航天制造业推上了新的高度。

  需要警醒的是,目前有的军工人“绝活”还不够多。一个明显的例子,尽管我们各种先进兵器如雨后春笋般频繁亮相于世,但个别现代化装备总让人感觉有点“糙”。由于缺少一流工艺,我国的钢产量虽然世界排名第一,但特种钢还需进口;飞机型号虽然不断出新,但“心脏”问题却一直没有很好解决。面对这种局面,迫切需要我们上下共同努力,让更多的“绝活”“绝技”“绝招”闪亮登场,尽快弥补质量上的不足、精度上的差距。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从实践经验看,能产生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就会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能保持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就会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绝活”作为一种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其获取与迸发离不开组织的精心帮助与支持。只有搭建好为人才一展身手的舞台,营造有利于人人成才的环境,才能让更多的“绝活”脱颖而出,才能为军工行业蓬勃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