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北方:1949年的毛泽东:束手无策,还是胸有成竹?
这几天又接着看了几集《换了人间》,之前在《为什么荧屏上的毛泽东总是不懂经济?》一文中谈到的老毛病还在延续,仍然在借“毛泽东”自己的嘴说毛泽东不懂经济,只会革命不会治国。
第七集,时间背景已经是1949年4月,党中央进了北京。在一次中央书记处会议上,五大书记做了分工,刘少奇负责调研城市经济工作。会后,毛泽东和刘少奇一起散步,编导又安排毛泽东剖白了一番心迹:
我们如何管理已经解放和就要解放的城市,如何接管官僚资本企业,这是一个新课题。说句老实话,我毛泽东只有革命者的自信,尚无具体的治国良策啊。
接着,二人又具体地做了一点探讨,进一步渲染毛泽东面临新的建设国家的议题茫然不知所措的感觉。既然自己不知道怎么办,那就得依靠资本家。
一个值得玩味的细节的是,编导将这番话的倾吐对象安排为刘少奇,这肯定是有用意的。
这样的毛泽东,和《建国大业》里面的因为买不到烟就要把资本家请回来的毛泽东形象一脉相承。
联系《为什么荧屏上的毛泽东总是不懂经济?》一文中梳理的相关情节可以看出,这一系列关于毛泽东不懂得如何治国的形象塑造,集中地把时间背景设定为西柏坡会议前后。这是一个大转折的时间点,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发生了变化。把这个时候的毛泽东刻画得像个无头苍蝇一般,更有助于配合毛泽东时代在经济建设上毫无建树,以至于最后濒临崩溃的谎话。
事实是什么呢?当时的毛泽东对如何建设国家是什么看法呢?
这个问题其实非常容易回答,只要看看《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收入毛选第四卷)一文就什么都知道了。
毛主席在西柏坡会议上的讲话非常出名,防止糖衣炮弹的侵蚀,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两个务必”等著名观点都是在这个讲话中提出的。
但只要通读一下这篇不长的讲话,就可以知道,毛主席在西柏坡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中主要阐述的是如何搞建设的问题,占据了最大的篇幅。毛主席在这个报告中所谈的对经济建设的看法与《新民主主义论》一脉相承,因为当时的政治路线是新民主主义的,所要建设的经济也是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即容许私人资本主义的存在和发展,但必须对其加强领导。
毛主席鲜明地指出,
一九二七年到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在农村,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取得城市。采取这样一种工作方式的时期现在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
只有将城市的生产恢复起来和发展起来了,将消费的城市变成生产的城市,人民政权才能巩固起来。
怎么搞经济建设呢?我们先重温一下《建国大业》是如何把私货塞到老一辈革命家的嘴巴里的。
我们再看看到毛主席怎么说的:
在城市斗争中,我们依靠谁呢?有些糊涂的同志认为不是依靠工人阶级,而是依靠贫民群众。有些更糊涂的同志认为是依靠资产阶级。在发展工业的方向上,有些糊涂的同志认为主要地不是帮助国营企业的发展,而是帮助私营企业的发展;或者反过来,认为只要注意国营企业就够了,私营企业是无足轻重了。
是不是啪啪打脸?毛主席批评那些持错误观点的人是糊涂,那么,搞《建国大业》和《换了人间》的那群人简直就是混蛋之极。 经济工作具体怎么抓呢?毛主席在几个方向上做了具体的要求: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现代性工业为人民共和国所有,这部分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在一个时期内要利用城乡私人资本主义的积极性,容许其存在和发展,但要节制资本,在几个方面加以限制;对农业和手工业,要积极地引导它们向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组织合作社。
南方新解放的地区和北方已经建立起人民政权的地区情况不同,搞建设的方式方法也要不同,对此,毛主席也有清楚明白的论述。 不但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方针,毛主席还在报告从理论上解释了为什么要这么做。“中国的工业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就全国范围来说,在抗日战争以前,大约是现代性的工业占百分之十左右,农业和手工业占百分之九十左右。这是帝国主义制度和封建制度压迫中国的结果,这是旧中国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性质在经济上的表现,这也是在中国革命的时期内和在革命胜利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一切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毛主席不把问题讲得条分缕析,而且语气上可以看出,是信心满满,胸有成竹的。对什么是正确的路线,什么是错误的路线,划分得清清楚楚。“谁要是忽视或轻视了这一点,谁就要犯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谁要是忽视或轻视了这一点,谁就要犯‘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
这哪里有一点点束手无策的味道呢?
关于这个报告,就不多做介绍和复述了,很容易找到,大家可以去看原文。
真正的问题是:《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这篇历史文献就在哪里,是什么原因让主旋律影视剧的作者敢于明目张胆地歪曲历史原貌,塑造一个对经济建设丝毫不懂的开国领袖形象?
如果这不是篡改历史,什么是篡改历史?如果这不是历史虚无主义,什么是历史虚无主义?
关联阅读:
李北方:为什么荧屏上的毛泽东总是不懂经济?
这几天,有朋友问我有没有看中央一正在播的《换了人间》,经这么一提醒,我觉得应该找来看看,顺带找找茬。
也不能怪我带着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去看,着实是因为这么多年来主流的影视作品前科太多,到处都是槽点。在革命历史题材领域,好好拍且拍得好的作品,简直跟白乌鸦一样稀有。
果然,《换了人间》也不例外。不看则已,一看就气不打一处来,第一集开篇还不到十分钟,槽点就来了。
《换了人间》从1948年冬天开始拍起,开篇是一组毛泽东和周恩来在冰封的湖面上散步聊天的镜头。冰面有的地方还没冻透,人走在上面,会踩出小裂缝,吱吱直响。
当时适逢党中央进北京前夕,按毛主席的话说,这是进京赶考。这组镜头这么拍,取如履薄冰之意,还是挺用心的。
问题出在台词上。在另一组场景下,唐国强扮演的毛主席对周恩来说:打天下这篇文章我们做得很苦,但无愧于心,一想到共产党人坐天下这篇大文章,难免有些底气不足啊。
编导处心积虑,又在借“毛泽东”自己的嘴说毛泽东不懂经济了。
为什么说“又”呢?这是因为,在电影《建国大业》中,也来过这么一出,路数一模一样的。
《建国大业》里有这么一段,在党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京的途中,经过涿州,毛主席(也是唐国强扮演的)带人去买烟,结果跑了两条街也没买到,感觉很受伤,大发牢骚。镜头一转,中央的几位主要领导坐到茶桌前闲谈——
朱德说:闹革命,我们天下第一,搞经济,我们可比不了他们。
毛泽东说:没了商贩,连香烟都买不到,还谈什么市场繁荣啊?要把人家请回来!
刘少奇说:现阶段,还不能消灭资本家,生产关系的改变不是过家家,不能胡来,一旦搞出了问题,那比在战场上打了败仗还糟糕。
任弼时说:要有自知之明,这些事我们要从头学起。
这哪里是党中央主要领导人在商量事,简直是一群无头苍蝇在哀鸣。
为什么要这么写这么拍?因为,如果这些地方渲染的逻辑成立,那么后来新中国的经济搞不好,穷,饿死人等等就顺理成章了,因为不懂嘛,不懂就胡搞,胡搞就出乱子。
影视是虚构的,但如此虚构毛主席的话,符合历史真实吗?关于建国后怎么搞经济,毛主席本人的确表达过自己的看法。
两年多以前,在英国议会的一次辩论上,影子财政大臣忽然掏出了一本英文版的红宝书,念了一段毛主席语录,教训财政大臣。那段话正是毛主席谈怎么搞经济工作的:
我们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们(不管什么人)学经济工作,拜他们做老师,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
这句话出自《论人民民主专政》,借用学者丁耘的话说,这是一篇给新中国“接生”的宏文。在这篇文章中,毛主席还说了“我们熟习的东西有些就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习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这样的话。
对照毛主席自己的说法,和这些影视作品借“毛主席”来说的话,表面上看是有相近之处的,但细分析却大不相同。毛主席自己的话,是要求全党把工作重心转向经济,这些工作以前是不熟习的,所以要踏踏实实地学习,这表达的是谦虚谨慎的精神。而经过那些搞影视的一改编,就成了心虚了。
毛主席真的不懂经济吗?当然不是,从井冈山时期开始,毛主席的第一任务其实就是领导根据地建设,打仗倒是其次,因为没有根据地建设得来的资源,根本就没有办法支撑战争。毛主席领导搞的经济建设,不是大小公知们能够理解的那种做买卖,而是建立独立自主的经济体系。
江西苏区就开始自主发行货币了,苏区央行首任行长就是毛主席的弟弟毛泽民。甚至在长征途中,红军都可以每到一地都会使用自己的货币进行交易,临走的时候再回笼货币,不给老百姓留下废纸。抗日战争期间,蒋介石很快就断了八路军的粮饷,不懂经济,八路军是怎么活下来并且发展壮大的呢?陕甘边区的大生产运动就不要多说了,就连毛主席带出来的学生罗荣桓、聂荣臻都分别在山东和华北跟日本鬼子以及国民党玩起了货币战争,而且成绩卓著。货币战争是经济的最高境界。
建国后就更不要说了,1949年的中国一穷二白,满目疮痍,在这样的基础上开始搞建设,到毛主席去世的时候,中国已经是世界第六大工业国。新中国前28年在经济上取得的奇迹,在速度上超越了德国、美国、日本等国的崛起,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关于毛泽东时代的新中国的经济,我在《我所理解的毛主义及其实践》的第二部分(点击蓝字阅读)有过介绍,就不再重复了。
如果给当世的谎言按无耻程度做一个排行,排第一个的肯定要属“1976年中国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这个了。是谁编造了这个无耻谎言,为什么要编这样的无耻谎言?这我们都心知肚明。
为了配合这个谎言,就要接着编造“毛泽东不懂经济”的瞎话。不但用各种其他的方式这么说,还要在影视作品中借“毛主席”自己的嘴巴说。
污蔑毛主席不懂经济,说什么中国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不但是污蔑了毛主席本人,也污蔑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否定了一代中国人的奋斗和牺牲。如果要找历史虚无主义,没有比这更大的历史虚无主义了。
《建国大业》是为庆祝建国60周年而组织拍摄的献礼作品,是国家工程;《换了人间》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代表了政治风向。在这样的作品里,堂而皇之地把“不懂经济”的帽子扣给毛主席,还要接他自己的嘴巴来讲,过分不?是谁在搞历史虚无主义?如果反历史虚无主义,应该从哪里反起?答案已经够明显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