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高敌一筹”反成短板弱项

作者:王庆文  更新时间:2017-11-29 09:02:40  来源: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石头

——全面提高新时代备战打仗能力④

  “以计代战一当万。”战法,是应敌之策,是作战之魂。一流的军队总是善于向战法创新要战斗力,凭高敌一筹的谋略夺取战争的主动权。

  革命战争年代,我军在很多方面不占优势,却打赢了一场又一场战争,关键的一点,就是我们在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战法。麻雀战、地雷战、地道战,“猛打猛冲猛追”“四快一慢”“零敲牛皮糖”,我军打仗“没有什么老样”,总是善于从敌之弱、我之长的地方找出办法来。

  高明的战法,的确令人景仰;辉煌的战例,却又难以复制。纵向看,战场总是朝着力量多元、空间多维、情况多变的方向发展,昨天的战法再好,也未必适应明天的战争。正因如此,毛泽东强调“脱出寻常习惯”,彭德怀主张“抛弃死硬公式”。这也意味着,曾经“高敌一筹”,不代表总能“高敌一筹”。

  当前制约我军备战打仗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对未来打什么仗、怎么打仗若明若暗。说不懂,都能讲出一套;说懂,又未必能讲透。有的“一厢情愿”设计战法,对作战任务、敌手、环境研究不深不透,制造的概念不少,实际用处却不大;有的“依靠模板”排兵布阵,所谓的战法只有“存量”,没有“增量”;有的“不计成本”筹划作战,表面热闹好看,效率却很低下;还有的对国外军事理论浅层理解、盲目移植,作战研究不接地气、“食洋不化”。

  “强手恐惧的不是对手尾随追赶而是另辟蹊径。”如果不肯花心思“另辟蹊径”,而是拿人家的东西装点门面,那就只能受制于人。曾是国民党军中抗战名将的傅作义同日军交锋后,一个最深的感受就是,几乎每一次迎敌的反应都在日军的估算之内,因为过去所学的军事操典全来自于日本。这不难理解:战法照抄对手,力量又不及人,学生怎么胜得了老师?

  现代战争是打出来的,更是设计出来的。在设计战争上舍得花心思,才能体现出指挥员的作战思想、指挥素养、胆识谋略。四渡赤水之于毛泽东,七亘村设伏之于刘伯承,淮海战役之于粟裕,我军战史上每一个经典战例,都刻印着指挥员超凡的谋战本领、过人的指挥艺术。

  拿破仑曾指出:“一个主将每天之内应时常反躬自问:如果敌军突然在我的前方、右侧或左侧出现,我应怎么办?”今天的指挥员,也应多一些这样的“反躬自问”:既然战场情况“千差万别”,每次演习演练的情况能否做到“千差万别”?与之对应的作战筹划能否做到“千差万别”?是否体现了自己的指挥风格、作战特点?其中又贯注了多少技术含量、智慧才华?

  重新建立“高敌一筹”的优势,就必须增强设计战争、筹划作战的本领。对于战场认知、战局预测、战法构思,理应多一些开放性思维;对于结论判断、决心建议、兵力部署,理应多一些精确性掌控;对于开局、控局、收局,理应多一些全方位思考。只有这样,才能让各种作战要素高效流转、通行无阻,各种作战单元密切协同、无缝衔接;才能以敌人的“规律”去反制敌人,以我方的“不规律”确保不受制于人。

  新时代、新使命,实现“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目标殊非易事,但惟其艰难,方显勇毅。瞄准未来战场,寻求行之有效的制胜之策,研究灵活多变的战法谋略,探索实在管用的作战行动,我们就能从容自信地走向未来战场,始终做到胜敌一招、高敌一筹。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军分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