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发生在贵州省安顺市一个名叫塘约的穷山村里的故事,经报告文学《塘约道路》报道后,在国内引起强烈的反响。全国各地前往塘约村调研考察的团体已超过一千多个。绝大部分是各地党政部门组织的考察团体。
安徽省委组织部组团到塘约考察后,购买了两万本《塘约道路》下发全省农村基层党组织,并写了《致全省村组织书记的一封信》,希望大家认真阅读,从中获得一些启迪和思索。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是以揭示问题著称的电视节目,他们派出记者在塘约村驻村20天,直接面对村干部和村民采访调研,先后推出“焦点访谈” 驻村调研《穷则思变塘约村》和《山村“整形记”》两集电视片。
福建《东南卫视》驻村记者在调查了解了塘约村后,在《中国正在说》栏目推出:《贵州塘约:一个村庄的脱贫实践》。
北京市农研中心张文茂等一批专家学者对“塘约道路”进行专题考察,写出了多篇调研报告,连续发表在国家发改委主办的《中国经贸导刊》。
广州大学原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徐俊忠教授的调研范围北达黑龙江,东南到台湾省,这次他带着他的博士生,硕士生到塘约村调研,写出了深层次的调研文章。
中央党校教授徐祥临,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会副会长周建明,都是亲自到过塘约村入户调研的学者,他们还有个共同点是,不止考察塘约一个村,而是考察了许多个村,以便进行比较。他们写出的调研文章不是一般地肯定塘约道路,而是论述塘约道路在当前农村深化改革中具有重大意义。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第二十次全体会议审定,塘约村党总支书记左文学获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人民日报》发表:《<塘约道路>的三个关键词》,指出中国道路、中国故事、中国力量是《塘约道路》最突出的主题,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生动注解和诠释,并赞誉塘约村党总支为“两学一做”榜样。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求是》、中组部《党建研究》、中宣部《党建》均发表了对塘约村的调研文章。
也有的教授没有去过塘约,在网上发表文章,十分肯定地断言塘约走的不是集体化道路,而是私有化道路。并声称,以其在不止一个地方见过政府用钱包装的典型,由此断言塘约村也必是政府包装的政绩工程。网上还出现几篇文章,作者或称到过塘约村调研,或称没有到过,甚至“还没有机会读到《塘约道路》”,但也积极大胆地写文章批判塘约道路不是走集体化道路,是走”资本主义的不归路“。还有的文章根据“从村里听来的”和“猜测”的数据,评论说塘约是当地政府“举全区之力全省之力”用大量资金包装出来的典型,根本不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值得推广,希望大家不要上当,不要学塘约道路。
《塘约道路》出版9个月来,有这么多党政团体、媒体,以及专家学者前往调研和考察,发表的调研文章、评论文章,已经数十倍地超过了《塘约道路》这本小册子的文字。
一个小村庄在今年以来经历了这么多人调研,这个现象是罕见的。不论来自肯定的还是否定的,都说明了广大党员干部、专家学者、社会人士都对塘约道路深加关注,说明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都日益会用自己的头脑思索,会自己做出判断和选择。
日前,国家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又派出调研组到塘约村考察,对塘约的农业产业发展情况予以充分肯定。
国家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到塘约村考察农业产业发展情况
9月17日,国家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张天佐率调研组到平坝区乐平镇塘约村考察农业产业发展情况。
座谈会上,调研组认真听取平坝区农村改革发展相关工作情况介绍,了解塘约村基本村情、村级党组织建设、村集体经济发展、美丽乡村建设、“七权同确”、产业结构调整、乡风民俗整治和社会治理、党组织网格化管理、村规民约“红九条”等情况,并就塘约村农业产业发展与塘约村相关负责同志进行深入交流。
调研组指出,塘约村经过三年的改革创新、艰苦创业,实现了从贫困村到小康村、从后进村到先进村的转变。塘约道路是在坚持和完善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找准了农民与市场的关系,走出了一条引领小农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土地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三者利益的和谐统一,凝聚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并走向现代化的道路。
来源:新华网--安顺日报 作者:王文宇 陈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