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为谁题“忠心耿耿,为党为国”挽联

作者:王恩宝  更新时间:2017-09-21 13:04:3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责任编辑:石头

  编者按:《学习时报》2017年9月18日刊发《忠心耿耿为党为国—— 思想政治工作的典范关向应》(详细)一文,讲述了关向应同志作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典范的事迹。他逝世后,毛泽东写下“忠心耿耿,为党为国”的挽联,高度赞扬了他光辉的一生。以下为部分摘编:

  关向应,1902年出生于大连金州,满族人,曾任中央政治局委员、红二方面军政委、八路军120师政委等职。1946年病逝于延安,享年44岁。关向应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是中国共产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典范。他逝世后,毛泽东写下“忠心耿耿,为党为国”的挽联,高度赞扬了他光辉的一生。

  与战士同甘共苦

  长征途中,作为红二方面军的主要领导人,关向应始终与战士们同生死共患难。在行军最艰难的时刻,他走进队伍,进行政治鼓动:“我们是工农的武装,同生死共患难的队伍。我们生在一块,死就死在一起。”这铿锵有力和充满感情的话语,激励着战士们鼓起勇气,战胜困难。在饥饿、死亡等威胁面前,关向应把党的深切关怀传导给战士。有的战士没鞋穿,他对干部讲:“步兵靠脚,骑兵靠马。”发动老战士帮助新战士打草鞋。过草地时,他和后续部队一起行动。草地人烟稀少,粮食本来就少,后续部队更加困难,关向应和战士一样,找到什么吃什么。他还把自己的战马让给伤病员骑。红四方面军送给他一顶帐篷,每到驻地,他总是让战士跟他住在一起,“以挤满为原则”。遇到伤病的同志,只要有一口气,他总是想尽办法,把他们带出草地。一次,为了抢救掉进泥淖里的小战士田仁明,他指挥警卫员和干部紧张地忙了大半天。关向应与红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处处以身作则,全军上下团结一心,终于战胜了人类难以忍受的艰难险阻,胜利过了草地。长征结束时,红二方面军还有1万余人。从相对数字来看,在三大主力红军中,红二方面军是长征中减员最少、保留力量最多的一支队伍。

  正确执行党的政策

  在开展冀中游击战争和创建晋绥根据地的斗争中,关向应展现了卓越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和娴熟的领导艺术。在抗日斗争艰苦复杂的环境中,他一直都是部队中正确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榜样。关向应十分注意对指战员和广大群众进行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教育,并带领抗日军民正确地执行这一政策。面对晋西北的复杂情况,他头脑清醒,处事果断,与军阀阎锡山、赵承绶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抗日统一战线刚刚建立时,山西的军阀都企图借机扩大自己的势力,表面上表示愿意与我党合作,暗地里却想鲸吞八路军和其他抗日民主力量。对此,当时党内一部分人缺乏深刻的认识,尤其受王明“一切为了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右倾机会主义思想影响,对军阀放松了警惕。关向应则一直保持政治敏锐性,时刻不忘教育干部战士“警惕有人利用统一战线来破坏统一战线”,要求大家站稳阶级立场,提高革命警惕。他认为“坚持统一战线是一大法宝,可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提法是不妥当的”。当赵承绶在晋西北的力量还不大,曾以伪善的面孔要求进步力量帮助他时,关向应提醒大家要学会从骨子里看人,他说:“那些家伙吃肥了,就翻脸不认人,我们得警惕。”同时,他又不忘教育干部战士要把反动军阀同他们的部下分开。

  关心爱护干部群众

  关向应还以干部的良师益友闻名于党政军内外。他关怀爱护每一个干部,对他们诲人不倦,耐心说服,从不强加于人。他一贯主张把干部派到艰苦的地方去锻炼,放手使用。他分配任务、布置工作,总是尽力启发大家大胆去干,既明确原则又指出方法,使其从中得到提高。在晋西北时,120师同驻在黄河西岸的马占山部有一些往来,为了扩大统一战线,关向应决定派师部助理员刘卓甫回访马占山部。刘卓甫过去没做过这方面工作,感到很为难。关向应便找他谈话,不仅介绍了马占山部的情况和我党统一战线的重要意义,并且明确告诉他:只要把握了团结和抗战两条原则就没问题。团结是为了抗战,抗战才有出路。至于其他事情,可以灵活处理。刘卓甫听了之后,坚定了信心,觉得也找到了办法。对于犯了错误的干部,关向应也是从帮助教育的目的出发,批评虽然严厉,但严厉中包含着友爱,使人心悦诚服。许多干部终生难忘关向应的关怀和帮助。

  一文,讲述了关向应同志作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典范的事迹。他逝世后,毛泽东写下“忠心耿耿,为党为国”的挽联,高度赞扬了他光辉的一生。以下为部分摘编:

  关向应,1902年出生于大连金州,满族人,曾任中央政治局委员、红二方面军政委、八路军120师政委等职。1946年病逝于延安,享年44岁。关向应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是中国共产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典范。他逝世后,毛泽东写下“忠心耿耿,为党为国”的挽联,高度赞扬了他光辉的一生。

  与战士同甘共苦

  长征途中,作为红二方面军的主要领导人,关向应始终与战士们同生死共患难。在行军最艰难的时刻,他走进队伍,进行政治鼓动:“我们是工农的武装,同生死共患难的队伍。我们生在一块,死就死在一起。”这铿锵有力和充满感情的话语,激励着战士们鼓起勇气,战胜困难。在饥饿、死亡等威胁面前,关向应把党的深切关怀传导给战士。有的战士没鞋穿,他对干部讲:“步兵靠脚,骑兵靠马。”发动老战士帮助新战士打草鞋。过草地时,他和后续部队一起行动。草地人烟稀少,粮食本来就少,后续部队更加困难,关向应和战士一样,找到什么吃什么。他还把自己的战马让给伤病员骑。红四方面军送给他一顶帐篷,每到驻地,他总是让战士跟他住在一起,“以挤满为原则”。遇到伤病的同志,只要有一口气,他总是想尽办法,把他们带出草地。一次,为了抢救掉进泥淖里的小战士田仁明,他指挥警卫员和干部紧张地忙了大半天。关向应与红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处处以身作则,全军上下团结一心,终于战胜了人类难以忍受的艰难险阻,胜利过了草地。长征结束时,红二方面军还有1万余人。从相对数字来看,在三大主力红军中,红二方面军是长征中减员最少、保留力量最多的一支队伍。

  正确执行党的政策

  在开展冀中游击战争和创建晋绥根据地的斗争中,关向应展现了卓越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和娴熟的领导艺术。在抗日斗争艰苦复杂的环境中,他一直都是部队中正确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榜样。关向应十分注意对指战员和广大群众进行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教育,并带领抗日军民正确地执行这一政策。面对晋西北的复杂情况,他头脑清醒,处事果断,与军阀阎锡山、赵承绶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抗日统一战线刚刚建立时,山西的军阀都企图借机扩大自己的势力,表面上表示愿意与我党合作,暗地里却想鲸吞八路军和其他抗日民主力量。对此,当时党内一部分人缺乏深刻的认识,尤其受王明“一切为了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右倾机会主义思想影响,对军阀放松了警惕。关向应则一直保持政治敏锐性,时刻不忘教育干部战士“警惕有人利用统一战线来破坏统一战线”,要求大家站稳阶级立场,提高革命警惕。他认为“坚持统一战线是一大法宝,可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提法是不妥当的”。当赵承绶在晋西北的力量还不大,曾以伪善的面孔要求进步力量帮助他时,关向应提醒大家要学会从骨子里看人,他说:“那些家伙吃肥了,就翻脸不认人,我们得警惕。”同时,他又不忘教育干部战士要把反动军阀同他们的部下分开。

  关心爱护干部群众

  关向应还以干部的良师益友闻名于党政军内外。他关怀爱护每一个干部,对他们诲人不倦,耐心说服,从不强加于人。他一贯主张把干部派到艰苦的地方去锻炼,放手使用。他分配任务、布置工作,总是尽力启发大家大胆去干,既明确原则又指出方法,使其从中得到提高。在晋西北时,120师同驻在黄河西岸的马占山部有一些往来,为了扩大统一战线,关向应决定派师部助理员刘卓甫回访马占山部。刘卓甫过去没做过这方面工作,感到很为难。关向应便找他谈话,不仅介绍了马占山部的情况和我党统一战线的重要意义,并且明确告诉他:只要把握了团结和抗战两条原则就没问题。团结是为了抗战,抗战才有出路。至于其他事情,可以灵活处理。刘卓甫听了之后,坚定了信心,觉得也找到了办法。对于犯了错误的干部,关向应也是从帮助教育的目的出发,批评虽然严厉,但严厉中包含着友爱,使人心悦诚服。许多干部终生难忘关向应的关怀和帮助。

 

  编者按:《学习时报》2017年9月18日刊发《忠心耿耿为党为国—— 思想政治工作的典范关向应》(详细)一文,讲述了关向应同志作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典范的事迹。他逝世后,毛泽东写下“忠心耿耿,为党为国”的挽联,高度赞扬了他光辉的一生。以下为部分摘编:

  关向应,1902年出生于大连金州,满族人,曾任中央政治局委员、红二方面军政委、八路军120师政委等职。1946年病逝于延安,享年44岁。关向应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是中国共产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典范。他逝世后,毛泽东写下“忠心耿耿,为党为国”的挽联,高度赞扬了他光辉的一生。

  与战士同甘共苦

  长征途中,作为红二方面军的主要领导人,关向应始终与战士们同生死共患难。在行军最艰难的时刻,他走进队伍,进行政治鼓动:“我们是工农的武装,同生死共患难的队伍。我们生在一块,死就死在一起。”这铿锵有力和充满感情的话语,激励着战士们鼓起勇气,战胜困难。在饥饿、死亡等威胁面前,关向应把党的深切关怀传导给战士。有的战士没鞋穿,他对干部讲:“步兵靠脚,骑兵靠马。”发动老战士帮助新战士打草鞋。过草地时,他和后续部队一起行动。草地人烟稀少,粮食本来就少,后续部队更加困难,关向应和战士一样,找到什么吃什么。他还把自己的战马让给伤病员骑。红四方面军送给他一顶帐篷,每到驻地,他总是让战士跟他住在一起,“以挤满为原则”。遇到伤病的同志,只要有一口气,他总是想尽办法,把他们带出草地。一次,为了抢救掉进泥淖里的小战士田仁明,他指挥警卫员和干部紧张地忙了大半天。关向应与红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处处以身作则,全军上下团结一心,终于战胜了人类难以忍受的艰难险阻,胜利过了草地。长征结束时,红二方面军还有1万余人。从相对数字来看,在三大主力红军中,红二方面军是长征中减员最少、保留力量最多的一支队伍。

  正确执行党的政策

  在开展冀中游击战争和创建晋绥根据地的斗争中,关向应展现了卓越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和娴熟的领导艺术。在抗日斗争艰苦复杂的环境中,他一直都是部队中正确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榜样。关向应十分注意对指战员和广大群众进行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教育,并带领抗日军民正确地执行这一政策。面对晋西北的复杂情况,他头脑清醒,处事果断,与军阀阎锡山、赵承绶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抗日统一战线刚刚建立时,山西的军阀都企图借机扩大自己的势力,表面上表示愿意与我党合作,暗地里却想鲸吞八路军和其他抗日民主力量。对此,当时党内一部分人缺乏深刻的认识,尤其受王明“一切为了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右倾机会主义思想影响,对军阀放松了警惕。关向应则一直保持政治敏锐性,时刻不忘教育干部战士“警惕有人利用统一战线来破坏统一战线”,要求大家站稳阶级立场,提高革命警惕。他认为“坚持统一战线是一大法宝,可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提法是不妥当的”。当赵承绶在晋西北的力量还不大,曾以伪善的面孔要求进步力量帮助他时,关向应提醒大家要学会从骨子里看人,他说:“那些家伙吃肥了,就翻脸不认人,我们得警惕。”同时,他又不忘教育干部战士要把反动军阀同他们的部下分开。

  关心爱护干部群众

  关向应还以干部的良师益友闻名于党政军内外。他关怀爱护每一个干部,对他们诲人不倦,耐心说服,从不强加于人。他一贯主张把干部派到艰苦的地方去锻炼,放手使用。他分配任务、布置工作,总是尽力启发大家大胆去干,既明确原则又指出方法,使其从中得到提高。在晋西北时,120师同驻在黄河西岸的马占山部有一些往来,为了扩大统一战线,关向应决定派师部助理员刘卓甫回访马占山部。刘卓甫过去没做过这方面工作,感到很为难。关向应便找他谈话,不仅介绍了马占山部的情况和我党统一战线的重要意义,并且明确告诉他:只要把握了团结和抗战两条原则就没问题。团结是为了抗战,抗战才有出路。至于其他事情,可以灵活处理。刘卓甫听了之后,坚定了信心,觉得也找到了办法。对于犯了错误的干部,关向应也是从帮助教育的目的出发,批评虽然严厉,但严厉中包含着友爱,使人心悦诚服。许多干部终生难忘关向应的关怀和帮助。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