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惠勤:再辨“普世价值”的理论实质

作者:思想火炬公共号  更新时间:2017-05-21 16:31:08  来源:民族复兴网  责任编辑:石头

79f0584ea98334f14fe269fce3a2ba00.jpg

  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一段时间的辨析与批驳,人们大多对“普世价值”的实质和危害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但在一定范围内,由于“普世价值”欺骗性较强,渗透也较深,致使一些人仍存在模糊认识,存在一种非政治立场的温情主义倾向。在这些模糊认识背后,涉及若干重大政治原则和意识形态安全,不容忽视和小觑。必须进一步对“普世价值”进行剖析和清理,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明辨是非界限。

6cae8abf1b704428b817668d031ca9a8.jpg

  一、围绕“普世价值”的论争本质上不是有无共同人性、有无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抽象争论,而是关于资本主义制度是否具有普世性和永恒性、中国是否要搞“全盘西化”的重大政治原则问题

 

  “普世价值”思潮在中国的传播有其特定的指向性,即在于聚焦西方宪改制度,即国家根本制度的变革。一些人宣称自由、平等、人权是人类共同的普世价值,民主、共和、宪政是现代政治的基本制度架构,抽离这些普世价值和基本政制架构的“现代化”,是剥夺人的权利、腐蚀人性、摧毁人的尊严的灾难过程。其矛头直指我国根本国家制度,企图以此扭转中国改革开放的方向,颠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不难看出,一些人宣扬“普世价值”的本质,是宣扬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精神的核心价值观,这是西方在今天“西化”“分化”我国的思想武器。其理论依托是西式民主制度,其攻击对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普世价值”极力渲染现代化道路只有一条,现代国家的构架只有一种,核心价值观也只有一个,即已定型的资本主义制度及其核心价值观。所以,走“普世价值”之路,其实质就是走“全盘西化”之路,就是从制度上照抄照搬西方模式。

  做出的这个判断,甚至有的“普世价值”的鼓吹者也不否认。他们认为,批判“普世价值”的人士所反对的,不是“普世价值”这个概念,甚至也不是自由、民主、平等、人权这些价值理念;他们所反对的,是根据这些价值理念来设计和建设的制度。他们反对按照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理念来改革政治体制和社会体制。这才是问题的本质所在。所以,考察“普世价值”,首先要拨开笼罩在其上的重重迷雾,还原其本来面目。

  “普世价值”一旦还原为政治价值,其“人类共同价值”的假象与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实质马上就暴露出来。如果说仅停留在道德精神层面,抽象地讨论自由、民主等普遍价值还有一定迷惑性的话,那么一旦进入政治实践领域,这种“普世性”就马上化为乌有了。国家是有阶级性的,任何国家制度的设计虽然要调和各方利益,但都有需要加以特别维护的主导利益。西方所谓“普世价值”,无论被打扮得多么冠冕堂皇,它维护的正是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利益,这是毋庸置疑的。

  历史证明,政治实践领域无“普世价值”,没有一种国家制度是各国都适用的“普世模式”。消灭阶级、消灭剥削、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之路,与维护资本统治、维护两极分化的资本主义之路,是两条不可调和的道路;坚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与搞政党轮替、三权分立、投票民主的资本主义国家制度,是两种不容混淆的制度。经过长期探索,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成功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区别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展示出更加优越的广阔前景。历史成就不容否定。

  政治实践领域的价值导向都是具体的、可直接观察和检验的。西方国家依托其意识形态机器散播其空洞的超阶级、超时代的人类价值是无法改变现实的。几百年来资本主义国家尽管不断进行调整,但改变不了其基本的利益格局,即资本收益率远高于其经济增长率和下层人民的收入增长的两极分化,形式上的票决而实际上由金钱和利益集团操控选举的虚假民主政治,以及因人和人社会交往关系的物化而造成的人的异化。这些都是无法用“普世价值”来掩盖的事实,也宣告了把资本主义制度普世化的破产。

  二、“普世价值”试图以抽象人性论推论出资本主义制度的普世性和永恒性,但实质却是政治信条和政治思潮

 

  “普世价值”之所以成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一个核心理念,就因为它是其历史观和价值观的浓缩,并因而奠定了其制度的所谓道义基础。这个理念概括起来就是,资本主义是合乎人的天性的自然产生的社会制度,因而是不可抗拒和不可超越的。“普世价值”本质上是政治信条和政治思潮,抽象人性论是其保护色。

  可是,当西方意识形态试图用人性论论证其制度的普世性时,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了种种思想混乱。其一,把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人性当作永恒不变的人性,从而否定人性不断趋向真善美的演进趋势。实际上,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人性,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性质,体现了人格化资本本性,无疑只能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阶段性人性。无疑,人类发展在不断地突破现存的社会形态和社会关系的同时,也会不断地突破现存人性“样态”。因此,要依靠“永恒人性”去证明资本主义的不可超越,只能证明今天的资本主义极其虚弱和在道德资源及精神创新力方面的枯竭。

  其二,把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人性视为同质化的单一人性,从而否定具体历史条件下人性内在矛盾及其变化发展的必然性。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总是把自己虚构的单一人性作为制度设计的依据,如将“天赋人权”作为个人权利本位和国家“契约论”依据,而“经济人”假设则是其经济制度设计的依据,“无赖假设”是其政治制度和法治国家的设计依据。实际上,一定历史条件下具体人性总是多重的,其在阶级对立的社会还具有内在对抗性。现实人性不仅是多重的,而且是相互冲突的,这种冲突是现存社会关系对抗性表现。不是人性创造历史,而是历史改变人性。在人性和历史关系上本末倒置,是包括“普世价值”在内的资产阶级历史观的根本谬误。

  其三,“普世价值”在人性问题上的奥秘是把具体制度设计思想抽象化为人性一般,然后又用抽象人性推论其制度的不可逾越,陷入了同义反复的逻辑谬误。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进行思想统治的一个趋势,即“占统治地位的将是越来越抽象的思想,即越来越具有普遍性形式的思想”。虽然任何统治阶级都力图以全社会利益代表的面貌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都倾向使用抽象普遍性的思想观念,然而,真正实现了用抽象普遍观念作为思想统治形式的却是资产阶级。“抽象性”在真正意义上构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抽象的个人”成为这个社会的自然基础,也成为“普世价值”的人性依据。这不仅是逻辑上的混乱,也是话语上的霸道。

 

  三、“普世价值”把蛮横的“文化霸权”和落后的“冷战思维”冒充为当代人类的价值共识,为其进行所谓的“价值观渗透”提供道义伪装

 

  人类文明史是人类不断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历史,其中包括不断积累、积淀和丰富的人类价值共识。作为人类精神财富的价值共识,大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作为超越时代、民族和地域的纯粹理想和美好愿望。如关于人类“大同”一类的理想等,可以说是各民族世世代代的一种追求,对于人类的道德进步和人性修养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二是特定时代的时代精神和特定民族的民族精神。这种价值共识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精神纽带,是维系社会团结、推动历史前进的强大现实力量。

  凝聚人类当代价值共识和推行“普世价值”的区别在于:其一,凝聚当代人类的价值共识是以承认多种价值观的差异和共存为前提的,而推行“普世价值”则是一种“君临天下”的文化霸权。凝聚价值共识是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变革、历史进步的必要条件,也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命力和国际合作的基础,因而必然是一个通过求同存异、相互作用的过程。而“普世价值”则是维护既得利益的统治思想,是一种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思想霸权和价值优越感,其实质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弱小民族搞文化渗透和思想话语垄断。

  其二,凝聚当代人类价值共识从现实的共同利益出发,通过双向、多向的交流、交融和合作,以达到各方利益最大化以及国际利益格局日趋优化为目的,是社会利益和人类利益不断扩大的过程。而推行“普世价值”则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霸权利益为根本,以维持和巩固欧美主导的世界利益格局为追求,损害他国主权和核心利益、危害世界和平,是当今世界不安宁的重要根源之一。

  其三,凝聚当代人类价值共识是建立在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基础上的,是一个在比较中发展、在斗争中前进的历史创造过程,体现了人类进步永无止境的趋势,推动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而推行“普世价值”则对当代人类文明进步弥漫着怀疑乃至绝望情绪,历史感、方向感丧失,没有面对现实的勇气,只试图在“虚幻的共同利益”之上,通过思想控制制造出一种“共识幻觉”或幻觉的共识。

  说到底,“普世价值”就是当代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也是体现为一种“制度精神”的特定国家意识形态的内核。其自由,首先或本质上就是资本流转的自由、买卖自由,其实质是资本对于劳动的支配,而不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其民主,要害就是金钱作主、商品投票,其实质是金钱对民意的操纵,而不是人民当家作主;其人权,本质上就是维护异化状态下人格独立的外观,是资本人格化和劳动非人化的权力,而不是人的生存权、发展权。由于这一价值取向的要害是把资本的社会特权视为自然权利,所以“不平等”就是其本质体现之一。它不仅是制造社会等级和社会对立的价值观,而且是制造民族歧视和民族隔阂的价值观。

  显而易见,马克思主义和“普世价值”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政治性话语,反映了不同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我们观察和分析本国历史、现实及变化趋势,解释和阐发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及整体面貌,思考和应对重大实践和理论问题,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决不能当“普世价值”的思想俘虏。我们要理直气壮地批判和抵制“普世价值”,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作者:侯惠勤,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会长)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