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钦礼因势利导,提出了四条具体要求:
一、每一个公社建一座砖瓦厂,大批量烧砖,满足灌淤工程的需要。有条件的大队也可以建砖瓦窑。我们引黄灌淤、修桥建闸大量用砖。
二、各公社在手工业社的基础上,建一个小型机械厂,生产铁制农具和进行农业机械维修。
三、根据原料资源和产品销路有条件地办厂。
四、办工业要坚持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勤俭办厂。要稳妥,不要一哄而起。我们底子薄、经济困难。办工厂,只能盈利不能赔。至少得做到不赚不赔。
县革委一声令下,各公社齐声响应
白手起家兴建的兰考第二化肥厂
经作者独家授权,反问号(微信ID:CFS-fanwenhao)从4月5日起开始全文连载《张钦礼传》,与广大网友一起回忆那段尘封已久的往事。
《张 钦 礼 传》
(连载二十五)
刘占锋 著
二〇一七年二月
第五章 劫后的奋起
从零起步办工业
兰考是十足的农业县。
翻开兰考的历史,可以看到,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兰考的工业充其量只是一些有着鲜明的小生产标志的手工作坊。
随着时代的进步、视野的开阔,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及生产方式也必然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其基本特征就是以规模化取代手工化。
这如同引黄灌淤代替翻淤压沙,使生产效率提高几倍、几十倍乃至百倍千倍万倍一样,农业县的经济发展也需走出纯农经济的老框框,逐步发展工业,搞活商业,坚持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发展思路。
张钦礼认识到了这一点,决心在工业生产基本为零的基础上,采用国营和集体企业两条腿走路的方针,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展工业,为兰考经济的发展走出一条新路。
1968年农历大年初一,大家还沉浸在浓浓的年味中,忙着走亲访友、亲朋相聚之时,张钦礼一个一个地登门,叫上在县城的几位县革委领导,到县拖拉机站开会,讨论工业问题。
这是兰考县历史上第一次发展工业的会议。
这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没有成熟的看法,更没有经验可谈。只能就国家经济发展的要求、兰考发展工业的基础条件、可能性、有利条件、注意问题,等等,由浅入深开展讨论。
会议一直开到深夜,最后形成了五点意见:
一、所有拖拉机,下放到各公社。公社建立拖拉机站。县拖拉机站改为农机修造厂,负责全县拖拉机的大修,研制新的农业机械。
二、兴建化肥厂。
三、改民权葡萄酒厂兰考发酵站为兰考葡萄酒厂。
四、办好县机械厂。
五、大力兴办社办工业。
正月初六,张钦礼召开县革委常委扩大会议,作出了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的决议。
接着是全县公社书记会议。张钦礼在会上提出:“农业是基础,工业是主导。没有农业不稳,没有工业不富。我们要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
多新鲜呀!兰考人不但要战胜“三害”,种好地,还要兴办大型工业,创品牌。大家既兴奋,又觉得困难重重,没基础、没资金、没技术,发展工业岂能是一句话的事?
面对大家的畏难情绪,张钦礼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兰考发展工业并不是天方夜谭,而是符合当地实际,与农业生产相得益彰的好事情。他问大家:“我们现在轰轰烈烈干的是什么?”
“引黄灌淤!”
“对。引黄灌淤中,我们经常遇到的主要困难是什么?”
“资金!”有人这样回答。
“用砖!”也有人那样回答。
“我再问你,”张钦礼听了听,继续问道:“横贯全县的三条黄河废堤是不是我们的拦路虎?”
“当然是。”
“把这些拦路虎挖掉,烧成砖是不是可以卖钱?”
“当然可以。”这时,大家就开始悄悄议论开来,“是啊!这用它来烧砖,不但不用来回‘搬家’,干那些没任何效益的无用功,而且原料丰富,不用花钱,可以创造比种庄稼高得多的经济效益。这当然可以干啦!”
张钦礼因势利导,提出了四条具体要求:
一、每一个公社建一座砖瓦厂,大批量烧砖,满足灌淤工程的需要。有条件的大队也可以建砖瓦窑。我们引黄灌淤、修桥建闸大量用砖。
二、各公社在手工业社的基础上,建一个小型机械厂,生产铁制农具和进行农业机械维修。
三、根据原料资源和产品销路有条件地办厂。
四、办工业要坚持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勤俭办厂。要稳妥,不要一哄而起。我们底子薄、经济困难。办工厂,只能盈利不能赔。至少得做到不赚不赔。
县革委一声令下,各公社齐声响应。
建砖瓦厂,用料少、成本低,有劳力就可以办到。各公社都是当年动工,当年建成,投入生产。全县一下建成24门的大轮窑17座,日产砖100多万块。
各公社机械厂在原有生产的基础上,都上了新产品。如红庙机械厂生产电焊机,张君墓机械厂生产小钢磨,葡萄架机械厂生产步犁双铧犁,仪封机械厂生产球磨机,小宋和南彰等公社生产的花生脱壳机、打夯机、潜水泵和小四轮拖拉机,销路都很好。
仪封园艺场有苹果、葡萄,资源丰富。他们建成了果干果脯厂、葡萄酒厂,一年上缴利润40多万元。
红庙公社根据技术条件建一个氧化触媒厂,产品由省内统一调配,供不应求。
把面上的发展布置好,张钦礼就把重点放在了县化肥厂的建设上。他任命张先志为化肥厂厂长,县妇联主任程爱云任副职,共同负责建厂筹备。
张先志、程爱云果然不负众望。两人硬是凭着战争年代的拼命精神,学会了兴办工业,成了管理的行家。
一次,张钦礼来厂检查指导工作。看见张先志脸上身上沾满油泥,说:“你照照镜子,唱戏都不用化妆了。”
“不沾油泥,咋了解工人,咋熟悉流程啊!”张先志笑着说道。
“老程,你是‘三中’。战争年代打仗中;搞农业生产中;这干工业也中。”张钦礼看见程爱云穿着工作服,像模像样地指挥着生产,也十分高兴。
“你还少说我俩‘中’。我抓妇女工作‘中’;我伺候你老婆生孩子也‘中’。”程爱云笑着回答。
一句话使大家笑得前仰后合。张钦礼笑着说:“老程呀,你们辛苦了,也真是难为你们了。”
“有啥苦不苦的。只要有战争年代那股子劲,就没有闯不过去的难关。”
“当初看中你们的,就是你们那股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工作态度和拼命精神。”
张先志、程爱云带领全体工人,白手起家,靠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硬是实现了当年动工、当年建成,当年生产合成氨3000吨。
焦裕禄去世前,曾对刘俊生说,《河南日报》约的那篇文章他是完不成了,就“让钦礼写吧,他一定能写好的。”
这篇文章题目是:“兰考人民多奇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张钦礼的确把这篇文章写得很好。
随后,那拔地而起的12家县办大型企业:兰考县第一化肥厂、第二化肥厂、磷肥厂、化工厂、造纸厂、预制厂、毛板厂、葡萄酒厂、农修厂、塑料制品厂、农业机械厂和两座大型砖瓦厂,还有规模稍微小一点的兰考面粉厂、食品加工厂、服装厂、钢木家具厂、皮鞋厂等,以及69家颇具规模的社队企业,工业总产值4000多万,税利800多万,标志着兰考的发展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这个时期的精神标志,就是那股子“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拼劲。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