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大地上修建了很多水利设施,满足了作物需求要求,那些设施是由当年的公社社员利用农闲时间义务修建的。像我这样的年龄没有参加过水库或扬水站工程的修建,但村里很多年轻力壮的青年都参加过劳动。他们自带干粮,常年奋斗在工地上,有些社员为修建公社里的水库,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有了水,当年的粮食产量已经完全能够自我满足,当年化肥的消耗量连今天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农田基本没有环境污染。那些遍布中国乡村的水利设施,尤其是水库,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分田单干后,那些水利设施再也没有人维护。维护了也没有用,因为,农民的土地被分得七零八落,水从谁家的地头也不容易通过。水渠不能用了,农民就各自想办法,打深井,各自为战,井的深度越来越深。在某种程度上,地下水是不可再生资源,因为没有有效补充,地面下沉,于是华北平原出现了地下大漏斗。
水库也被承包给个人养鱼,大量的饵料投放在水库中,出现了明显的富营养化,也不适合灌溉了。一方面地面水不能有效利用,水利设施常年失修,另一方面大量开采地下水,且地下水因工农业活动出现严重污染,如此下去,中国未来的粮食生产潜力在哪里呢?
现在,农民将废弃的扬水站和水渠中的石料偷回家建房子。国家有关部门应将这些上世纪的重要水利设施作为国家文物保护起来,待条件合适时再行修复。遗憾的是,这种花很少钱就能够修复的工程没有人愿意搞,反而愿意推到重来,于是以兴修水利为名,全国农村又掀起了一轮水利工程热。不过,这种烧钱热之后带来的却是无水可用的寒冷。
2014年,我国北方某地花费5750万元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成三年后成了摆设,一滴水没有放出来。眼看着水利设施成了有害设施,今后拆除它还需要一大笔费用,这很让农民寒心,也让他们对政府的做法看不起。媒体曝光的这种现象是个别的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花钱帮倒忙的事情呢?谁该问责呢?
在该省,我也亲眼目睹了类似的水利工程,在几个村庄修建的农田水利工程几年下来,也几乎是一个摆设,号称800万元的水利设施里面,建成后根本不能用于灌溉农田,因为干脆就没有水,农民还是自己打井灌溉。水往低处流,这是连傻子都知道的道理,可他们偏偏就将取水井建在水低的地方,一些不走人的地方建一座桥,蓄水池建在没有水源的地方。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根本不与农民通气,无视实际需求,而直观建在路边上好看。可就是这样明显浪费国家财产的项目,是怎么通过验收的呢?原来,验收的时候不是农民浇灌的时候,那么哪些专家签字的呢?该不该负点责任呢?
除了水利工程的严重浪费,一些环保设施也存在类似问题,一些是半拉子工程,一些虽然能用,但使用率很低,这客观上造成了极大浪费。还有媒体吹捧的某乳业公司建立的处理牛粪污染的大型沼气站,竟然也没有气产生,并没有真正运行起来,国家上千万的投资打了水漂。要杜绝这种现象,主管部门不能再继续担当甲方,要将任务给环保企业去做,企业必须保证工程能够使用,并负责后期维护。官员为了回报,做的那些严重浪费国家财产的水利项目,还不如直接给他们发“红包”,哪怕省下一半的钱,交给农民来做,起码能建设能够使用的水利设施啊。其实,如果国家真的要为农民解决灌溉用水问题,完全不必须重新建设,修复毛泽东时代建立的农田基本水利设施就行了,花钱少,效益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