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贵生:毛主席对列宁哲学思想的学习与应用

作者:郝贵生  更新时间:2024-04-23 10:37:44  来源:民族复兴网  责任编辑:复兴网

  ——纪念列宁诞辰154周年

  本文着重谈谈毛主席对列宁哲学思想的学习与应用,以此纪念列宁诞辰154周年。讲三个问题:

  毛主席为什么喜欢读列宁著作?

  毛主席读列宁的哲学著作对自身的影响

  毛主席学习列宁形成的哲学思想对创立继续革命理论的重要作用

  一、毛主席为什么喜欢读列宁著作?

  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的五四运动就是受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影响的产物。也正是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系统学习、研究、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他们中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就是毛泽东同志。他不仅在革命建设实践中系统学习、研究《共产党宣言》等马恩著作,也学习和研究列宁主义。尤其在延安时期,毛主席特别喜欢读列宁著作。有三个原因:一是那时翻译的列宁著作比马恩著作要多;二是列宁著作中有直接论述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进行民主革命和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理论,对中国革命更具直接的指导性;三是列宁著作比较生动,好读。毛泽东说过:“列宁说理透彻,把心交给人,讲真话,不吞吞吐吐,即使同敌人斗争也是如此”。1956年11月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毛主席重要讲话中谈到列宁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他说:“列宁主义学说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哪些地方发展了呢?一,在世界观,就是唯物论和辩证法方面发展了它;二,在革命的理论、革命的策略方面,特别是在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政党等问题上发展了它。列宁还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学说。从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开始,革命中间就有建设,他已经有了七年的实践,这是马克思所没有的。我们学的就是这些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

  二、毛主席读列宁的哲学著作对自身的影响

  毛主席这样评价列宁主义,实际上也是毛主席主要从这样几个方面学习、继承、丰富和发展列宁主义的,并把列宁主义思想应用来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

  列宁一生非常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研究。他不仅阐发一系列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无产阶级政党理论、革命斗争策略理论及实践中自觉应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理论分析认识具体问题,而且在1908年和1914年分别写出了阐述哲学的理论巨著《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和《哲学笔记》。

  毛主席十月革命之后,在注重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著作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对列宁哲学的学习与研究。毛主席一开始他的革命和理论生涯,就特别重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表现在在井冈山时期,他写过多篇反对本本主义,强调调查研究的著作。到延安后,他继续学习研究列宁的这些著作,尤其是《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笔记》这两本列宁哲学思想的代表作以及苏联学者依据这两本书写成的哲学专著。如1935年在我国出版的西洛可夫、爱森堡著李达等人译的《辩证法唯物论教程》、米丁等著沈志远译的《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等书。毛泽东晚年多次提到列宁这两本著作在列宁著作中的地位及多次号召全党学习这两本书。文革期间,毛主席圈定的领导干部读马列的六本书,列宁著作就有两本,一本是《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另一本是《国家与革命》。

  我们从毛主席民主革命时期写成的他的两篇哲学代表作《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中的几个具体观点就可以看出毛泽东如何汲取列宁哲学思想阐述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思想的。

  1、阐述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第一和基本的观点

  列宁在《唯批》和《哲学笔记》中都特别强调实践高于理论的思想。他在《哲学笔记》中讲;“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毛泽东在《实践论》引用了列宁这句话,论证“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排斥一切否认实践重要性、使认识离开实践的错误理论。”“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但列宁从来没有把实践与理论的关系看做单向关系,在强调实践对理论的决定作用的特殊,也强调革命理论、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反作用及一定条件的决定作用。所以列宁还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毛主席同样受到列宁这一重要思想的影响,他在《矛盾论》中说,诚然实践对认识起决定性的作用,但当革命实践需要科学理论指导的时候,“如同列宁所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的时候,革命理论创立和提倡就起了主要的决定的作用。”

  2、阐述唯物主义认识论从感性到理性辩证发展过程及理性认识的本质思想

  列宁在《唯批》中揭示了两条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呢,还是从思想到感觉到物呢?前者是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后者是唯心主义认识路线。毛主席《实践论》中高度肯定列宁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并把列宁的这条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具体化为任何认识都来源于实践,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经历感性认识即感觉、直觉和表象的阶段和理性认识即概念、判断和推理阶段。这个阶段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制作过程。对于由此获得的这种科学的抽象的理性认识,毛泽东《实践论》还引用列宁的话说:“正如列宁所说乃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东西。”

  3、阐述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思想。列宁在《唯批》中强调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绝对的,也是相对的思想。如他说:“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毛主席受到列宁这一思想的影响,就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绝对不是一次两次,而是反复多次。因为一个理论或路线在实践中一次失败了,不一定判定理论或路线的错误,因为实践本身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实践本身是有局限性的。正确的理论要经过多次反复的检验。毛主席后来在《人是正确思想是从哪来来的?》一文中讲到:“在社会斗争中,代表先进阶级的势力,有时候有些失败,并不是因为思想不正确,而是因为斗争力量的对比上,先进势力这一方,暂时还不如反动势力这一方,所以暂时失败了。但是以后总有一天会要成功的。”

  4、阐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和认识发展总规律的思想

  列宁在批判马赫主义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时,阐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三个重要结论:一是认识客体对认识主体的不依赖性。二是认识主体与客体之间不存在不可知性,主体既可以反映认识客体的现象,也可以反映本质。三是认识主体对客体的认识过是一个过程,是从不知到知,从不完全不确切知识到比较完全比较确切的知识。同时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还讲到,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思想。《实践论》显然受到列宁这些思想的启发,用辩证的观点阐述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思想。“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的和右的错误思想。”《实践论》把列宁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三个结论高度概括为一个总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5、阐述真理发展的两条基本规律

  第一条真理发展规律:相对真理的总和就是绝对真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人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实际也是说,真理也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列宁在《唯批》中在阐述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及其关系时说:“人类思维按其本性来说能够给我们提供并且正在提供有相当真理的总和所构成的绝对真理的,科学发展的真理的界限都在给这个绝对真理的总和增添新的一粟。”“在辩证唯物主义看来,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从现代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我们的知识向客观的、绝对的真理接近的界限是受历史条件制约的,但是这个真理的存在是无条件的,我们向它的接近也是无条件的。”毛主席在《实践论》中就重申和强调了列宁这一思想,“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也就是说,认识的主体是个人的,历史的,也是社会的。人类关于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在一个一个相对真理的总和中实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具体真理既是具体的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也是对前人认识成果的继承,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创新。牛顿说,他之所以能够比别人看得远一些,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恩格斯说,任何新的学说必须从已有的学说出发,也就是在继承他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才能发展前进。目前有些权力者,天天喊要创新马克思主义,可是连马克思列宁主义的ABC都没有搞懂,谈何创新?

  第二条真理发展规律:真理总是在批判错误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区分为真理与谬误。真理与谬误也是对立统一,也是相互斗争、相互转化。列宁在《唯批》和《哲学笔记》等著作中就阐发了真理是在同谬误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他还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就是在同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想中发展起来的。他在1902年的一篇著作中说:“马克思主义在它存在的头半个世纪中(从19世纪40年代起)一直在同那些与它根本敌对的理论进行斗争。在40年代前5年,马克思和恩格斯清算了站在哲学唯心主义立场上的激进青年黑格尔派。40年代末,在经济学说方面进行了反对蒲鲁东主义的斗争。50年代完成了这个斗争,批判了在狂风暴雨的1848年显露过头角的党派和学说。60年代,斗争从一般的理论方面转移到更接近于直接工人运动的面:从国际中清除巴枯宁主义。70年代初在德国名噪一时的是蒲鲁东主义者米尔柏格,70年代末则是实证论者杜林。”毛主席受到列宁思想的启发,《正处》等著作中也多次强调“真理是在同错误思潮的批判斗争中发展起来的。真理是跟谬误相比较,并且同它作斗争发展起来的。美是跟丑相比较,并且同它作斗争发展起来的。善恶也是这样,善事、善人是跟恶事、恶人相比较,并且同它作斗争发展起来的。总之,香花是跟毒草相比较,并且同它作斗争发展起来的。”毛主席还说:“马克思主义仍然必须在斗争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在斗争中才能发展,不但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必然还是这样。正确的东西总是在同错误的东西作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在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当着某一种错误的东西被人类普遍地抛弃,某一种真理被人类普遍地接受的时候,更加新的真理又在同新的错误意见作斗争。这种斗争永远不会完结。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当然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规律。”某些权力者也是天天喊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但却不会识别现实生活中各种形形形色色的反马克思主义等错误思潮,更不会与其斗争,甚至自觉不自觉地加入到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队伍中,如此谈何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他们口口声声自称的所谓“创新”的“真理”不过是早已被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主席批判过的荒谬观点的变种罢了。

  6、阐述对立统一规律在辩证法学说中的理论地位并进一步发挥说明

  矛盾学说是唯物辩证法学说中的极其重要内容,列宁高度重视对矛盾学说的研究。他的《哲学笔记》特别是作为精华内容的《辩证法十六要素》和《谈谈辩证法问题》两篇短文通过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继承,极其简练、深刻阐发了矛盾学说的实质及其在辩证法学说中的地位。他说:“辩证法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说明和发挥。”“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矛盾论》在引用了列宁上述有关论述,直接得出结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他遵照列宁的论述,紧紧抓住对立统一这一辩证法的实质、核心,做了进一步的深入的说明和发挥。“因此,我们在研究这个法则时,不得不涉及广泛的方面,不得不涉及许多的哲学问题。如果我们将哲学问题都弄清楚了,我们就在根本上懂得了唯物辩证法。这些问题是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列宁思想的启发,就没有毛泽东的《矛盾论》的全部思想。

  7、阐述绝对相对共性个性原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思想

  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特别阐发了绝对与相对、个别与一般的关系原理。他说:“主观主义(怀疑论和诡辩论等等)和辩证法的区别在于:在(客观)辩证法中,相对和绝对的差别也是相对的。对于客观辩证法说来,相对中有绝对。对于主观主义和诡辩论说来,相对只是相对,因而排斥绝对。”列宁还特别指出,人的认识都是从从最简单、最普通、最常见的等等东西开始,如树叶是绿的,伊万是人等等。“在这里(正如黑格尔天才地指出过的)就已经有辩证法:个别就是一般。这就是说,对立面(个别跟一般相对立)是同一的:个别一定与一般相联而存在。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个别(不论怎样)都是一般。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质)。任何一般只是大致地包括一切个别事物。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包括在一般之中,如此等等。任何个别经过千万次的过渡而与另一类的个别(事物、现象、过程)相联系,如此等等。这里已经有自然界的必然性、客观联系等概念的因素、胚芽了。”毛主席依据列宁的这些思想,在《矛盾论》中加以说明和发挥。其一,阐发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即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自始至终的发展过程中。其二,阐述了矛盾的特别性的含义及矛盾着的事物及更侧面具有特殊性,并从五个方面展开如何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其三,阐述一般个别相互关系及其在矛盾辩证法学说中的地位。他说:“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

  8、阐述矛盾的斗争性、同一性相互关系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思想

  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揭示了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它“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才提供理解‘飞跃’、‘渐进过程的中断’、‘向对立面的转化”、旧东西的消灭和新东西的产生的钥匙。”列宁还揭示了矛盾的斗争性的绝对性与同一性、统一性的相对性。他说;“发展是对立面的‘斗争’。”“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的一样”。《矛盾论》中在列宁这一思想基础上,进一步深入阐发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含义、相互关系及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所谓矛盾同一性,一是指矛盾两个方面一定条件下,相互依赖,互为存在的条件。二是指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所谓矛盾的斗争性就是指矛盾双方的相互作用、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趋势和性质。它和有条件的相对同一性相比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斗争贯穿于过程的始终,并使一过程向着他过程转化。矛盾的斗争无所不在,所以说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毛主席特别强调二者的相互结合在事物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矛盾论》中还阐发了不同的斗争形式特别是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9、阐述唯物论与辩证法之间的内在的联系

  毛主席的《实践论》及《矛盾论》的几乎所有重要思想都受到列宁主义思想的影响。而且这两部哲学著作的关系也与列宁思想有直接的关系。《辩证法十六要素》第一条指出:“考察的客观性(不是实例,不是枝节之论,而是自在之物本身)。”实际就是指出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唯物主义认识论要求人们客观真实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只有正确地认识世界才能正确地改造世界。但如何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呢?面对着客观世界无限多样、千奇百怪的事物、现象,大多数人把客观事物的外在现象甚至假象、枝节、外在的零碎的事实简单照搬到头脑中来,就误以为这就是客观事物、自在之物本身。当年的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者就是把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外在原因、现象当做战争的本质,做出了维护本国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错误的结论和策略。列宁坚决反对这种错误认识,认为这只是“实例、枝节之论。而不是自在之物本身。”这也是列宁为什么要学习黑格尔的《逻辑学》和研究辩证法思想的根本原因。毛泽东显然受到列宁这一思想方法的极大影响。毛泽东也要了解和研究中国的真实国情,但如何研究?也遇到列宁类似的问题。所以他要研究唯物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毛泽东也正是深入研究和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思想,所以毛泽东一生无论民主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革命时期,都特别重视调查研究,就如何调查研究他也有大量文章和讲话。在调查研究中就存在一个如何认识感性材料、现象、实例等,就存在如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过程。没有科学的思维方法特别是对立统一规律是根本做不到的。

  10、阐述哲学的阶级性的显著特征

  列宁在《唯批》一书中阐发了哲学的党派性即阶级性的问题。列宁说:“在经验批判主义认识论的繁琐语句后面,不能不看到哲学上的党派性斗争,这种斗争归根结底表现着现代社会中敌对阶级的倾向和思想体系。”列宁这一思想对毛主席的重要影响就是《实践论》中阐发的马克思主义的两个显著特征之一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

  三、毛主席学习列宁形成的哲学思想对创立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指导作用

  毛主席的哲学思想对于形成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正确的路线和政策起到极其重要作用,本文不再赘述。本文着重阐发他的哲学思想对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特别是继续革命理论的主要作用。毛主席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第一条内容就是“对立统一规律”,《实践论》实际是认识过程中的对立统一。从这个意义上说,毛主席通过对列宁哲学思想的学习阐发的《实践论》《矛盾论》等哲学思想也是他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全部理论特别是作为毛泽东思想中最闪光、最杰出、最精华内容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理论基础和哲学依据。这方面内容也太多了,本文着重讲几点;

  1、运用矛盾特殊性原理认识夺取政权之后的阶级斗争的特点

  《矛盾论》在阐发矛盾普遍性原理的同时,还阐发从五个方面研究矛盾的特殊性。毛主席的“两个务必”思想就讲述了夺取政权之前与夺取政权之后,阶级斗争的特殊性。如《讲话》中说:“在拿枪的敌人被消灭之后,不拿枪的敌人仍然存在,他们必然地要同我们作拼死的斗争,我们决不可以轻视这些敌人。如果我们现在不是这样地提出问题和认识问题,我们就要犯极大的错误。”我们“要准备一副清醒的头脑对付孙行者钻进铁扇公主里兴妖作怪的政策。”在《正处》在中毛主席说,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紧急基础之间的矛盾,具体根本不同的性质罢了。

  2、依据实践第一的观点,仍然强调调查研究

  新中国成立后,也存在如何实事求是认识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社会问题,毛主席也仍然一而再再二三地强调调查研究,强调科学分析。大家所熟悉的1963年5月写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把1938年所写的《实践论》又向前推进了一步。他在多篇文章和多次讲话中都一而再再而三都重申和强调调查研究思想。

  3、依据实践活动在社会历史发展和认识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论述三大革命运动的重要意义

  毛主席明确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概念具体化为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并强调三大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他说:““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三项伟大革命运动,是使共产党人免除官僚主义、避免修正主义和教条主义,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确实保证,是使无产阶级能够和广大劳动群众联合起来,实行民主专政的可靠保证。不然的话,让地、富、反、坏、牛鬼蛇神一齐跑了出来,而我们的干部则不闻不问,有许多人甚至敌我不分,互相勾结,被敌人腐蚀侵袭,分化瓦解,拉出去,打进来,许多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也被敌人软硬兼施,照此办理,那就不要很多时间,少则几年、十几年,多则几十年,就不可避免地要出现全国性的反革命复辟,马列主义的党就一定会变成修正主义的党,变成法西斯党,整个中国就要改变颜色了。”毛主席论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思想,就是强调人民群众的三大革命实践活动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不是个人的或主观主义、经验主义的实践观。

  4、强调“两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巨大指导作用

  历史虚无主义攻击毛泽东时代不重视发展经济。这完全是胡说八道。大家所熟悉的毛泽东时代开展的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就是毛主席重视发展经济的极其重要表现。但这种发展经济绝不是“摸着石头过河”、“白猫黑猫”式的发展,而是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前提下的发展经济。如1960年大庆开始会战时,大庆党委就号召广大职工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和《矛盾论》及其他著作,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油田规律,分析和解决会战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油田广大职工通过学习“两论”,认识了大庆油田的具体实际和开发建设的规律。他们说,我们的会战是靠“两论”起家的。一是强调调查研究是一切工作的第一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才能纠正其错误或片面性;二是强调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正是矛盾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发展;正确处理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诚心诚意地、卓有成效地依靠并调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不是一次完成的,必须靠“两分法”前进。大庆这种“两论”起家的精神和思维方法实际是无数个社会主义企业和集体经济发展的缩影。

  5、用矛盾的普遍性和主要矛盾原理认识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阶级斗争的普遍性和阶级斗争为纲思想

  认识当时的社会主义中国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就是,中国社会还是否存在阶级矛盾特别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是否存在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回答这一问题既需要大量社会现实问题的客观资料,又需要科学理论指导特别是哲学思维的指导。如毛主席提出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在“九评”第九评中谈到十五条,第一条就明确指出:“必须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对立统一的规律来观察社会主义社会。”1967年人民日报发表的纪念十月革命50周年社论中把十五条压缩为六条。第一条仍然是强调对立统一规律。“必须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对立统一的规律来观察社会主义社会。事物的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规律。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两类社会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这两类社会矛盾性质完全不同,处理方法也应当不同。正确处理这两类社会矛盾,将使无产阶级专政日益巩固,将使社会主义社会日益巩固和发展。”由此可以看出,毛主席是如何在学习研究列宁哲学思想基础上形成的系统的对立统一思想在他晚年理论与实践中的极其重要的作用。没有对立统一规律的深入阐发,就没有系统深入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

  6、毛主席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高度才能具备“高瞻远瞩”的特点

  2013、2023年党中央召开的纪念毛主席诞辰120、13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讲话中都指出毛主席的“高瞻远瞩”的显著特点。毛主席为什么能够高瞻远瞩?世界上具有高瞻远瞩特征的只有四个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其共同特点就是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历史观、方法论。毛泽东正是通过列宁很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够站得高、看得远。王震同志晚年指出,毛主席比我们早看50年。毛主席比我们任何人观察社会生活和历史都看得深、看得透、看得远。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毛主席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思想的学习、丰富、发展和应用,就没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实践已经无可辩驳地证明,毛泽东思想无愧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

  7、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性的显著特征出发,阐发哲学要变为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

  马克思恩格斯在在19世纪40年代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时,就明确指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无产阶级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列宁多次强调哲学的党派性即它的阶级性。毛主席阐发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征是一是它的阶级性。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毛主席特别强调人民群众要努力学习研究哲学,自觉把哲学作为立场、观点、方法指导自身的实践。他特别说,让哲学从哲学家的书本和课堂上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继续革命理论的第五条就是开展社会主义的大民主,实际就是要求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武器,识别现实生活中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对立,行使社会主人的民主权利,同党内走资派和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种种错误现象和倾向做坚决的斗争。

  2024年4月23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