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社系统在今天内循环和统一大市场的背景下,可能担当的历史性重任会更空前、更具象。
从农民包产到户、分田单干开始,乃至到1999年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在国企改制/解体浪潮中喊出“供销合作社不消灭亏损,亏损就消灭供销合作社”的口号,供销社的社会地位确实是趋于边缘化的,尤其是在人口城市化(农村老龄化、农村人口与城市脱节)的推动下。
但现在随着二十年几近蒙眼狂奔之后,供销社的惠农性质以及国家统一控制下的超强物流优势(全国配送网点83.2万个,是阿里菜鸟的八倍不止)被再次抬上桌面。
不论从那个角度看,供销社还是目前中国唯一具有全国组织体系的、专营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这在粮食供销安全层面也为供销社重新振兴提供了政治支撑。
像我国棉花收购和加工的主渠道就是供销系统(受国家委托统一经营)棉花,50%左右的市场份额雷打不动,这是具有战略意义的。
更不用说,即便是经济角度,供销社的经营能力也不输那些民营企业。去年全国供销合作社全年销售额高达6.26万亿元,京东与拼多多两家电商巨头的全年GMV加在一起也不及供销系统。
供销系统的利润能力或许很低,不及那些民营企业或外资,但供销系统本身就不仅仅是为了赚钱的,例如开山修路、造桥挖渠、通电通网、原始绿皮车和深山里的邮政,这些都不具备强大的利润能力,但都维系着下沉地区的经济安全、民生保障乃至「执政基础」。
比如那个湖北省房县万峪河乡老人坪村,在扶贫大业中,由房县供销合作社为村民们打造的房县供销老人坪综合服务中心,从此一切生活用品随手可买。
如果没有供销系统和扶贫推动,指望那帮私企把目光投到这鸟不拉屎的地域?
包括山东省供销合作社因,也曾以土地托管为切入点,打出“农民外出打工、供销社给农民打工”的响亮号召。农地托管,比进城农民将土地投入流转更有保障,因为承包权、受益权、还有强农惠农政策都仍流到农民那里去。与费用较高的流转模式相比,供销社土地托管的尝试破解了农民收益固定、土地经营情况与农民无关、土地易出现非粮化倾向等问题。
马克思说:“对待分散的农民,只能引导他们走合作化的道路,不能走别的道路”;毛主席也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明:“合作社,特别是消费、贩卖、信用三种合作社,确是农民所需要的。”
国内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目前近乎野马奔腾,很多动作都需要从全局高度「提前做」。
供销社显然不是山姆超市之流的高端场所,它提供不了小资产阶级的生活幻想,但它是更多中国人口、特别是农村地区的维稳后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