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勤(jixuie)题记:1975年9月姚文元向毛主席报送一封《化石》编辑的6日来信,主席16日阅此信作了批示,还给这封信加了一个标题《一封诉苦的信》,主席这一做法很有深意。
这位编辑的信有这样的内容:
最敬爱的毛主席:
我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一名编辑。科普刊物《化石》3年来虽然得到工农兵的初步好评,但却受到出版部门个别负责人的排斥、压制和少数权威的挑剔,不得不停留在可说是“过了酷暑待来春,犹抱琵琶半遮面”(至今仍为半年刊)的境地。它只能在曲折的斗争中顽强地、艰苦地生长着……
针对作者反映的一些麻烦和困难,毛主席拟定“一封诉苦信”这样的标题,是恰如其分的。这样批示给中央其他领导人阅读的时候,一看标题就一目了然。
毛主席就是用这样的做法,不仅给予人民来信妥善处理,还做了完善处置。
这样的做法背后的想法,不得不令人叹服!
由此,我们也能够进一步认识到毛主席的想法为何总是在老百姓那里想得通呢?
因为毛主席心中总是装着群众:普通的工农兵和普通干部,普通知识分子。
而对领导干部,毛主席始终严格要求,且通过各种方式迫使他们重视人民群众的事情,不允许一丝一毫的懈怠。这样的做法,在当时有很多人不理解,但过了若干年以后,人们会发现毛主席那才是对干部真正的爱护。如果放松这样的要求,那最容易害了干部的。
所以,普通老百姓更加热爱毛主席,毛主席的想法说法和做法,在人民群众那里,更加容易想得通说得通行得通——这就是毛主席道器变通的一大特色,也可以叫做毛泽东文化。
这里还要指出一点,毛主席对《化石》杂志有着特殊关注,这需要从大历史观来认识。这里暂且不细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