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良:这次能够战胜教育资本集团和教育官权集团吗

作者:张宏良  更新时间:2021-07-28 15:10:06  来源:民族复兴网  责任编辑:石头

  中央《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及此前取消中小学小卖部等规定,开始了对以往40年教育改革的再改革。这是对以往40年教育改革错误路线的严重纠偏,是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它将开始扭转把中华民族推向灾难深渊的错误教改,堪称是对中华民族的重大挽救,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中央对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一系列纠偏政策,导致中美两国上市的中国教育产业股票接连暴跌,对教育资本集团是一个重大打击,对广大学生和家长则是一大解放。不过,令人担忧的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中国教育领域官权集团与资本集团相结合的强大力量,能够轻而易举把中央的教育纠偏政策统统推向反面。目前这种学校和教师把讲课内容转给校外培训机构,把天文数字的教育大山压在老百姓头上,就是当年中央对中小学生减负政策被扭曲被推向反面的结果。

  而与那时相比,如今中国教育资本集团已经凭借上次对中央减负政策被扭曲的机会,由小小的壁虎变成了庞大的巨鳄,力量不知道比当年强大多少倍,再加上与教育领域的官权集团相结合,把上述中央两个减负政策变成空中楼阁将易如反掌,弄不好还会再次推向反面,形成学生和家长的更大负担,资本集团再完成一个更大规模的飞跃。昨晚美国股市中国教育概念股的全线暴涨,就是中国教育资本集团和教育官权集团对中央双减政策强力反击的一个信号,就是全世界投资者对中央双减政策能否会落实没有信心的一个反映。

  之所以全世界投资者会对中国教育资本集团和教育官权集团充满必胜信心,出现中国教育股票暴涨的现象,甚至一夜之间暴涨25%,主要是人们对资本和权力的较量结果有着明确的历史体验,这就是资本必然会战胜权力。数百年来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只要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在资本和权力的较量过程中,胜出的永远都是资本,权力从来就没有赢过。今天资本市场上特别是衍生品市场上的所有规则,除了美国吸收中国文革经验建立的共同诉讼制度之外,几乎全都是资本约束权力的规则,而很少有权力约束资本的规则。并且每一次权力和资本的较量,每一次权力试图对资本的约束,结果总是相反,全都会变成资本对权力更加强有力的约束。

  许多人特别是左派中的五毛党总是说什么中国情况不一样,并用马云等几个资本大佬被罚来证明中国的资本集团战胜不了权力。其实这是一种表面现象,西方国家天天都有老板被抓被罚,但是没有一个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因此而被改变。当年老蒋北伐时派兵挨家挨户打着募资旗号掠夺老板资产,但是这并没有改变老蒋最后投靠资本的怀抱,并没有改变资本总是战胜权力的历史。判断权力和资本较量的胜负,不能看官府抓了几个老板,而是要看社会历史的走向是符合老板的利益还是符合民众的利益,如果是符合老板的利益,那么胜出的就是老板而不是权力。比如上次中央减负政策被扭曲造成了教育资本集团千百倍地膨胀,就是资本胜出的明显标志。

  那么这一次能够出现权力战胜资本的例外吗?恐怕很难,难就难在这一次不仅仅是权力和资本的较量,而同时还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官员的较量,这就使中央集权面临着与地方官权和资本集团两大集团的较量,而这两大集团恰恰又是中央集权运行的基础,所以只要不借助于人民群众这个排山倒海的强大力量,中央政策最终得到贯彻落实的概率几乎等于零。最终结果将会和上次减负政策一样,表面上看中央的减负政策仿佛得到了贯彻落实,实际上却是把校内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转给了校外培训机构,把原本的义务教育变成了天价教育,形成了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最大暴利的教育资本集团。

  这次教育资本集团和教育官权集团将会再次胜利还有一个客观原因,就是当今中国教育的弊端并非是教育自身因素造成的,而是中国封建科举制度变相复活造成的,是中国的用人制度特别是干部制度造成的。只要文凭还是就业和升迁的敲门砖,只要中国的官员从上到下还在追求文凭,只要整个社会还在越来越强化文凭制度,那么由文凭制度所决定的应试教育就仍然会是中国教育的根本目的;只要应试教育还是中国教育的根本目的,还决定学生现在和将来的命运,学生还要受优胜劣汰这个丛林法则的支配,那么任何一个爱孩子的家长,都只能接受教育资本集团和教育官权集团的压迫,心甘情愿背负天价教育这座大山,心甘情愿做天价教育的奴隶,这就决定了教育资本集团的胜利不可避免。

  可见,当今中国的教育问题,并非是教育本身的问题,而是封建科举制度变相复活的问题,是整个社会用人制度的问题,是社会根本游戏规则的问题。只有改变社会根本游戏规则,用“先进帮后进,共同向前进”的社会主义竞赛规则,取代“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资本主义竞争规则,用以强助弱的人性法则,取代恃强凌弱的兽性法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问题,把教育由目前学生的负担变成学生的快乐,把学生时代重新变成人生最美好的时代。到那时,中央政府强制减轻学生负担这种古今中外从未有过的现象,就会自然消失。

  2021-07-28

 

  张宏良微信号:zhanghongliang108

  张宏良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zhl010

  关联阅读: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1)

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7月24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全文如下。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包括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坚决防止侵害群众利益行为,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2.工作原则。坚持学生为本、回应关切,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障学生休息权利,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与期盼,减轻家长负担;坚持依法治理、标本兼治,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规定,加强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坚持政府主导、多方联动,强化政府统筹,落实部门职责,发挥学校主体作用,健全保障政策,明确家校社协同责任;坚持统筹推进、稳步实施,全面落实国家关于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有关规定,对重点难点问题先行试点,积极推广典型经验,确保“双减”工作平稳有序。

  3.工作目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全面规范。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二、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

  4.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学校要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加强学科组、年级组作业统筹,合理调控作业结构,确保难度不超国家课标。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加强质量监督。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5.分类明确作业总量。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

  6.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7.加强作业完成指导。教师要指导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反馈,加强面批讲解,认真分析学情,做好答疑辅导。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

  8.科学利用课余时间。学校和家长要引导学生放学回家后完成剩余书面作业,进行必要的课业学习,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开展阅读和文艺活动。个别学生经努力仍完不成书面作业的,也应按时就寝。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控制使用时长,保护视力健康,防止网络沉迷。家长要积极与孩子沟通,关注孩子心理情绪,帮助其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寄宿制学校要统筹安排好课余学习生活。

  三、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9.保证课后服务时间。学校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有效实施各种课后育人活动,在校内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引导学生自愿参加课后服务。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学校应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初中学校工作日晚上可开设自习班。学校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

  10.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学校要制定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充分用好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

  11.拓展课后服务渠道。课后服务一般由本校教师承担,也可聘请退休教师、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提供。教育部门可组织区域内优秀教师到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开展课后服务。依法依规严肃查处教师校外有偿补课行为,直至撤销教师资格。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好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活动场所在课后服务中的作用。

  12.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教育部门要征集、开发丰富优质的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利用国家和各地教育教学资源平台以及优质学校网络平台,免费向学生提供高质量专题教育资源和覆盖各年级各学科的学习资源,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优秀教师开展免费在线互动交流答疑。各地各校要加大宣传推广使用力度,引导学生用好免费线上优质教育资源。

  四、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

  13.坚持从严审批机构。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对原备案的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改为审批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对已备案的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面排查,并按标准重新办理审批手续。未通过审批的,取消原有备案登记和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各地要区分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类别,明确相应主管部门,分类制定标准、严格审批。依法依规严肃查处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未经审批多址开展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学科类培训机构,不得通过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等方式购买学科类培训机构资产;外资不得通过兼并收购、受托经营、加盟连锁、利用可变利益实体等方式控股或参股学科类培训机构。已违规的,要进行清理整治。

  14.规范培训服务行为。建立培训内容备案与监督制度,制定出台校外培训机构培训材料管理办法。严禁超标超前培训,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依法依规坚决查处超范围培训、培训质量良莠不齐、内容低俗违法、盗版侵权等突出问题。严格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培训机构不得高薪挖抢学校教师;从事学科类培训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教师资格,并将教师资格信息在培训机构场所及网站显著位置公布;不得泄露家长和学生个人信息。根据市场需求、培训成本等因素确定培训机构收费项目和标准,向社会公示、接受监督。全面使用《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进一步健全常态化排查机制,及时掌握校外培训机构情况及信息,完善“黑白名单”制度。

  15.强化常态运营监管。严格控制资本过度涌入培训机构,培训机构融资及收费应主要用于培训业务经营,坚决禁止为推销业务以虚构原价、虚假折扣、虚假宣传等方式进行不正当竞争,依法依规坚决查处行业垄断行为。线上培训要注重保护学生视力,每课时不超过30分钟,课程间隔不少于10分钟,培训结束时间不晚于21点。积极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合理控制学生连续线上培训时间。线上培训机构不得提供和传播“拍照搜题”等惰化学生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不良学习方法。聘请在境内的外籍人员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严禁聘请在境外的外籍人员开展培训活动。(未完待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