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火箭军一小时内击沉10美国航母”一文的点评
中国历史特别是南宋以来的历史证明,当吹牛成为爱国主基调的时候,这个国家的亡国大难也就快要临头了。最近网上这种吹牛不上税的爱国主基调越唱越高,越唱越响亮,什么“中国火箭军一个小时就能消灭美国10艘航母”,“中国海军宙斯盾舰已经把欧盟俄罗斯日本远远甩在了后面,在技术上已超过美国”,“中国5代战机除了美国F22之外已经雄霸世界”等等。
既然中国军事技术已经超过美国,把俄罗斯、欧盟、日本等国家远远甩在了后面,能够一个小时消灭美国10艘航母,也就是说消灭美国海军主力,那么为什么不是中国军舰去美国领海巡航,而是美国军舰来中国南海巡航?不是中国把美国各州纳入中国法律长臂管辖范围,而是美国把中国的台、港、藏、疆等纳入美国法律长臂管辖范围?为什么日本没有把俄罗斯的北方四岛收归国有,反倒把中国钓鱼岛收归国有?
既然中国5代战机已经与美国并驾齐驱并已超出,把俄罗斯、欧盟和日本的战机变成了纯粹的靶子,那么为什么特朗普还会在制裁中国的措施中,宣布切断对中国C919飞机的发动机和航电系统的供应?难道中国的战机不是用发动机来飞行的,而是像鸟儿那样用翅膀来飞行的?或者说中国的飞机发动机只能用于作战飞机,而不能用于民航飞机?当飞机的发动机和航电系统都在美国手中时,我们不就剩了一个飞机空壳吗?这个空壳划分三代五代又有什么意义?
大家知道美国的全球打击能力主要是它的12艘航母,如果中国火箭军一个兵种用一个小时就能消灭美国的航母舰队,那么在不打核大战的情况下,中国消灭美国军队就会像喝凉水一样容易。这恐怕是最具想象力的动漫作家都编不出来的动漫神话。可这些人却并不认为他们是在吹牛,而认为他们是根据武器参数作出的科学判断。他们根据号称航母杀手的东风21d导弹的飞行时间,再推断一下美国10艘航母在世界各地的摆放位置,就得出了一个小时可以消灭美国10艘航母的结论。
什么叫唯武器论?这就是最极端的唯武器论。整个战争过程没有人的丝毫因素,完全是由武器参数并且还是中国单方面的武器参数所决定的。中国导弹飞到美国航母的时间,他们认为就是消灭美国航母所需要的时间;中国导弹飞到美国军事基地和本土的时间,就是中国全歼美国军队所需要的时间。虽然自从帝国主义诞生以来,西方国家就出现了唯武器论,后来又传到了中国,但是如此极端的唯武器论,在人类历史上还从未有过,目前中国这种完全不见人的唯武器论,在人类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战争是不是由武器参数决定的?大家只要去看看毛主席关于战争中武器和人之间关系的论述,去看看当今中国最高领导人关于抗美援朝70周年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两个讲话,就会知道用武器参数来决定战争胜负,是多么荒唐可笑了。武器究竟在战争中有多大作用,我们暂且不提抗美援朝,不提国内解放战争,不提国内革命战争,也不提抗日战争,就拿中日甲午海战来说,就可以看出武器在战争中的作用极其有限。
甲午海战之前,日本天皇夫人曾经率领日本妇女发动了一场全国性捐金运动,呼吁日本妇女把自己的金银首饰捐献出来,支援日本的海军建设。当时这场捐金运动的口号就是“我们也要购买镇远舰那样先进的战舰,我们也要建立北洋水师那样强大的海军”,这里的镇远舰就是指中国北洋水师的主力战舰。可见当时中国北洋水师的战舰远远超过日本,中国北洋水师的规模更是超过日本,排名东亚第一。可结果却是被日本一战全歼,大多数战舰没出港口就被歼灭。这就是武器决定不了战争胜负的典型战例。
如果说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在战舰数量和火力等方面全都优于日本的条件下被一战全歼是负面的战例,那么新中国刚刚建立之初,中国人民志愿军拿着大部分都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缴获的简陋武器,却打败了全世界40多个最强大国家(除德日两国之外)组成的帝国主义联军,则是武器在战争中没有决定作用的正面战例。所以,就算最近这类影响广泛的唯武器论不是吹牛,中国火箭军真的能够一小时消灭美国10艘航母,中国海军盾舰的技术也真的超过美国,中国空军的5代战机同样也真的已经傲视天下,那么最后决定战争胜负的也仍然是人,而不是这些武器。
在此我们仍然坚持多年来的立场,就是21世纪决定战争胜负的,已不再是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而是道义力量,是政治文明。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国家的精英集团和老百姓的融合程度,如果精英随时准备着镇压百姓,百姓随时等待着清算精英,那么这个国家的对外战斗力就只能是零。二是贫富两极分化程度,新中国能够对外七战全胜,根本原因就是社会主义没有贫富两极分化,全民同仇敌忾,必然战无不胜;苏联复辟之前能够战无不胜也同样是这个原因。不仅中苏两个社会主义国家是如此,包括当年德日两国能够打遍欧亚无敌手,同样是因为当时比较好地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否则德日同样没有那样强悍的战斗力。
可见,即便是真有世界最先进的武器,也不等于就能够获得战争胜利,何况还是吹牛!
2020年7月20日
张宏良微信号:zhanghongliang_101
张宏良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zhl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