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绿色、幸福、和谐的雪域新城

作者:记者尚杰 万玛加  更新时间:2020-04-15 10:51:17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石头

——写在玉树抗震救灾十周年之际

3月31日拍摄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街景。新华社记者马千里摄

4月2日,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隆宝镇,当地牧民赛马前进行训练。新华社记者马千里摄

  10年过去了,41万玉树人民没有忘记。

  4月14日,在玉树市感恩广场,青海省举行玉树“4·14”抗震救灾十周年纪念大会。社会各界与会者向逝者敬献花篮,深切缅怀地震罹难同胞和牺牲英烈。在那场里氏7.1级强烈地震中,有2698人遇难、270人失踪,受影响人数达到24.68万人,直接经济损失610亿元。

  10年后,新的玉树经济发展大飞跃、基础设施大提升、产业结构大调整、社会事业大发展、生态环境大变样,实现了由悲壮走向辉煌,由贫困实现小康的跨越。一个绿色、幸福、和谐的雪域新城,亮相在世人面前。

  10年,玉树人民没忘记

  在4月13日晚的纪念晚会上,来自玉树的各族干部群众,捧起洁白的哈达,向曾经关心、帮助过他们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感谢。

  2010年4月14日玉树强烈地震发生后,党和国家领导人第一时间到灾区视察指导,第一时间部署抢险救灾,第一时间集结救援人员,第一时间转运救灾物资。在“黄金救援”72小时内,营救受困人员6870人,近2000名危重伤员转诊到大中城市救治。地震发生仅5天后,应急性水、电、路和通信全面恢复,第一民族中学复课。创造了高原高寒地区抗震救灾的“中国速度”。

  两个多月后,玉树灾后重建工作全面启动,北京、辽宁、中国建筑、中国铁建、中国中铁、中国电建以及省内市州近10万援建大军奔赴灾区292个建设工地,奋战千余天,全面完成了总投资447.54亿元的1248个重建项目,实现了“大干三年,跨越二十年”的目标,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灾后重建海拔最高、难度最大、条件最苦的“中国奇迹”。

  “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一年有效施工期只有5个多月;交通不便,建材、生活物资依赖的长途运输供不上;生态脆弱,环保的压力巨大”,青海西部建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回忆当初参与灾后重建时的情景,三年的援建时间里,10万援建大军鏖战在玉树,经受住了前所未有的考验,付出了前所未有的艰辛,“今天回过头来看,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还有的援建队伍,来到玉树后就没有离开。第四批北京对口支援玉树指挥部总指挥袁浩宗说,在灾后重建阶段,北京市抽调3000多名精兵强将,不讲条件、不计成本、勇挑重担,高质量完成6大类120个援建项目。10年来,北京市先后派出四批、176名援青干部,投入26.6亿元对口支援资金,实施各类援建项目319个,有力地推动玉树各项事业的发展,谱写了10年不断深化合作的“京玉合作曲”。

  “他们的付出,我们铭记在心。感恩党、感恩祖国、感恩全国人民,已经深深融入玉树人的血液中。”玉树州州长才让太说。

  10年,地震遗址上崛起雪域新城

  玉树在藏语里是“遗址”的意思,在地震中,受灾最重的结古地区,基本被夷为平地。

  4月13日,站在当代山的观景平台上,城市全景尽收眼底:沿着巴塘河、扎曲河形成的“丁”字地形,一幢幢漂亮的住房错落有致,一座座高水准的学校和医院拔地而起,一条条商贸街区红红火火,气势恢宏的格萨尔广场上游人如织,城市街道上人来车往,难寻“遗址”痕迹。

  “震后10年,我们的城市面貌一步跨越30年”,玉树州文化旅游广电局的讲解员说,城区面积由原来的9.7平方公里增加到14.26平方公里,并且通过“一降(政府办公用地)八增(绿化用地、公共用地等)”的规划设计,使城区面貌大为改观。

  基础设施补齐短板。巴塘机场通航10余年来,旅客吞吐量在全国支线机场中名列前茅,今年全面启动扩建工程;玉树至西宁的共玉高速建成通车,州县二级油路全部覆盖,乡镇和行政村道路畅通率100%,建成市政道路235公里;建成玉树与青海供电主网联网等工程,使玉树电网从35千伏电力孤网一步跨越到330千伏现代化电网,实现了玉树州46个乡镇、155个行政村大电网覆盖。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州上下践行“绿色感恩、生态报国”的发展理念,像爱护眼睛一样守护“三江源”。从2010年到2019年,森林覆盖率由3.2%提高到了3.97%,累计实施荒漠化和黑土滩治理面积464.73万亩,占总面积的16.7%。有3.15万人捧上了绿色生态饭碗,守护着三江源国家公园。

  脱贫攻坚取得扎实进展。作为青海省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广的地区,玉树州通过打响脱贫攻坚战,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年底的34%下降到2019年的3%以内,贫困人口人均收入从2015年的2970元上升到2019年的5200元以上。目前,玉树市和称多县已经退出深度贫困县序列,其余四县也达到了脱贫摘帽标准,玉树州将实现绝对贫困“清零”目标,与全省一道迈入小康社会,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明显提升。

  “如果说玉树灾后重建是一场战斗的话,巩固好、管理好、发展好新玉树也是考验干部的一场战役。”玉树州委书记吴德军说,经过全体干部群众10年的不懈努力,可以说在这场战役中取得了胜利,能够向罹难同胞、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中牺牲的英烈有个圆满的交代,向关心、支持玉树建设发展的全国人民交上满意答卷。

  10年,玉树抗震救灾精神始终闪耀光芒

  10年的激情岁月,10年的奋进拼搏,10年的自强不息,在玉树建起来的不仅是新城,还有精神家园。

  青海省委书记王建军在纪念大会上说:“我们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海拔最高、难度最大、条件最艰苦的灾后重建,深刻体会到了中华民族在历经灾难时表现出的勤劳勇敢、不屈不挠,深刻体会到了大爱同心、坚韧不拔、挑战极限、感恩奋进的玉树抗震救灾精神。这也是我们奋进新时代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玉树抗震救灾纪念馆,一个个倒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的英烈的事迹,一直激励着玉树人前行。强忍疾病坚守抢险救灾一线,不幸因病去世的韩慧瑛;将全部精力投入建设新医院,医院建成了自己却倒下的才仁松保;结婚不到两个月,驾车奔赴千里为孩子们捐物遇难的最美新娘李成环;自己脱险却依然返回抢救孩子最终不幸遇难的香港义工阿福……

  2010年玉树地震中,玉树县(后改为玉树市)结古镇扎西大同村第三村民小组组长才哇忍着失去3位亲人的巨大悲痛,奔波在废墟上,徒手从废墟中救出了多位乡亲。那一年,才哇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人们称他为“康巴铁汉”。

  近几年,才哇和村两委干部没有懈怠,想尽办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在他们的带领下,村里恢复成立了牧场合作社,建起了青稞面粉生产厂、综合砂厂和砖厂,村集体经济搞得红红火火。村民们不仅搬进了新房,还能在家门口的工厂打工,日子有了新的希望。“经历过地震,我们只有心怀感恩、自强奋进,过上更好的日子,才能对得起遇难的亲人。”才哇说。

  地震中目睹香港义工阿福为抢救孩子不幸遇难的藏族青年更确木兰,地震后回到了囊谦县,多方筹措资金500余万元,创办了囊谦县慈行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常年免费供200多名孩子在这里求学。他说:“经历过地震,更要珍惜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多做些有意义的事。”

  怀感恩之心,做报恩之举。在全国上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玉树的广大农牧民积极主动向湖北及武汉的抗疫一线人员捐钱捐物,仅冬虫夏草一项,就捐出价值500余万元。他们都说:“在玉树地震期间,全国人民向我们伸出了援手,虽然我们不富裕,但也想出把力,回报社会。”

  (本报记者尚杰万玛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