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战士再冲锋

作者:记者王通化 孙兴维 特约记者陈晓霞  更新时间:2020-02-24 09:36:15  来源: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石头

——记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专家宋彩萍

宋彩萍近影(右)。曾理 摄

  开栏的话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难关头,他们响应党中央、习主席号令,闻令而动,勇挑重担,以无畏和担当筑起一道抗疫防线,用汗水与付出投入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从今天起,本报推出“一线抗疫群英谱”专栏,讲述抗疫一线军队医护人员坚决落实习主席重要指示,全力以赴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英雄故事。

  多么熟悉的身影——

  她的身影,曾出现在“和平天使-2010”人道主义医疗救援联合作业现场,曾出现在奔赴玉树抗震救灾的队伍中,曾出现在援助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病毒的征途上,而今又出现在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的队伍里。

  多么熟悉的名字——

  她的名字,曾出现在“三八红旗手标兵”的光荣榜上,曾出现在“全国优秀护理部主任”的获奖名单中,曾出现在最美医护人员的评委席上,而今又出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火线立功名单中。

  她是白衣天使,一次次站在守护生命最前沿;她更是白衣战士,一次次奔赴抗击病魔第一线。

  她,就是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专家、火神山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宋彩萍。

  战士时刻听从战场召唤——

  “我们站立的地方,就是我们的战场”

  相隔5年,宋彩萍和儿子拥抱的画面,再一次感动广大网友。

  那一次是远征归来——2015年2月,从非洲抗击埃博拉病毒战斗归来的宋彩萍,和11岁儿子紧紧相拥的照片让人们感动。出征前,她给儿子讲了很多非洲大草原的故事:“在那个美丽的地方,有人生病了,需要妈妈这样的医护人员去给他们看病。”

  这一次是紧急出发——农历猪年除夕夜,宋彩萍再次奉命出征,前往武汉执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任务。家里饭菜已经上桌,宋彩萍背上行囊,从桌上拿起一个鸡翅,算是吃了年夜饭。

  送行的人群中,当年还依偎在妈妈怀里的儿子已经比妈妈高出一头。他没有太多话语,只是用自己小男子汉的双臂紧紧把妈妈搂在怀里……

  面对长大了的儿子,宋彩萍再也没法像上次一样讲一个“善意的谎言”。她歉疚又坚决地说:“妈妈是军人,是军人就要随时上战场。”

  她向战场冲锋的身影,总是那样义无反顾——

  2014年10月,原第三军医大学奉命组队出征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病毒。作为首批医疗队护理部主任,宋彩萍带领来自全军11所医院的68名护士奔赴异国他乡。她在请战书上写道:“用自己有限的力量,不计报酬,不畏生死,随叫随到。”

  6次参加海上、高原卫勤任务,4次参加国际医疗救助活动……战友们记住了那个英姿飒爽的身影,也记住了那句常被宋彩萍挂在嘴边的话:“我们站立的地方,就是我们的战场。”

  她向战场冲锋的身影,总是那样奋不顾身——

  今年1月25日凌晨3点半,宋彩萍结束了第一天工作。回到房间,她又着手清点物资、查阅资料,不知不觉天色已亮。上午7点多,一夜未眠的宋彩萍又一头扎进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传染病区的改造工作。

  “哪里最忙,哪里就有她的身影。”战友张丽敏说,“她的身上有一种魔力,看到她大家就会不由自主地跟着干,像是被磁铁吸引一样。”为争分夺秒收治患者,宋彩萍带着同事们不到24小时就完成了病区改造任务。

  “老公给我发了好多条微信,我顾不上看。他打电话过来,我没接。孩子打来电话,我也没来得及接……”抵达武汉的头4天里,宋彩萍睡眠时间很少很少。即使连续工作一个通宵,第二天,她依然会精神抖擞地出现在大家面前。队员们劝她休息会儿,她说:“这是在战场冲锋啊!就算有时间也睡不着,脑子里全是事。”

  通宵达旦的冲锋,仿佛又把宋彩萍拉回到了6年前非洲抗击埃博拉的战场上,拉回到了10年前在秘鲁为当地居民义诊的日子。

  那时,在异国他乡,她也是这样每天废寝忘食、兢兢业业。“看到五星红旗,心里就踏实,身上就有干劲,因为我代表的是中国军医。”她说。

  那一次,宋彩萍从非洲执行任务归来,儿子落泪了。儿子发现,妈妈比离开时黑了、瘦了。

  如今,在火神山医院的日日夜夜里,宋彩萍同样思念着儿子,儿子也牵挂着她。

  老兵值得战友性命相托——

  “她让我变得勇敢,也让我倍感温暖”

  “红区”,抗疫医院中重症隔离病房的别称。

  这里,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与疫魔的战斗;这里,每时每刻都见证着勇敢与恐惧的较量。

  护士白秀梅从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红区”出来时,天已黑透了。走出病房,她看到灯下站着一个身影。看清那人是宋彩萍后,白秀梅的眼泪一下就出来了。

  当天是1月26日,包括白秀梅在内的14名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首次进入“红区”。进入“红区”,队员们需要穿戴多层防护隔离装备。无论是进去还是出来,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出现疏漏。

  “宋姐姐把经验一点点传授给我们,消除了我对病魔的恐惧。”第一次参加重大卫勤任务的白秀梅说。

  一声“宋姐姐”,印证着宋彩萍这位抗疫老兵,在队员心中的主心骨地位。

  作为医疗队护理专家,宋彩萍格外关注队员们的安全。她一边严格要求队员们加强防护训练,一边鼓励他们要有信心:“缩手缩脚救不了患者,也容易让自己被感染。”

  “我们一些队员没有执行过这样的任务,给他们信心、力量,教他们方法,但这些都抹不去我内心的牵挂和担忧。”宋彩萍说,“他们守着患者,我守着他们。”

  老兵的责任,来自打仗的使命——

  埃博拉病毒致死率高、易感染。“病人的粪便、血液等带着病毒的体液,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 宋彩萍至今忘不了援非抗埃时的一幕幕危险场景,“那里天气太热,穿着不透气的厚重防护服,很容易脱水、窒息。”每次,宋彩萍和战友们只能穿着防护服工作1小时左右,时间再长人就会昏倒。脱防护服时,宋彩萍汗水直流,连靴子里都有。

  老兵的经验,值得战友性命相托——

  援非抗埃时,宋彩萍带领68名护士出征。她记得每一名护士的名字。如今,在武汉抗疫一线,她同样把每一名护士挂在心上——悉心传授给她们防护经验,给予她们细致入微的关爱。

  “她让我变得勇敢,也让我倍感温暖。”为了能进入火神山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何晓丽把头发剪短,主动请战。她说:“有宋姐姐在,我不怕。”

  老兵,并不孤单——

  “咱们5人再次并肩作战,要发挥好老队员的骨干作用。”2月18日凌晨2点,宋彩萍给武汉泰康同济医院护士长唐棠发去微信。“再聚不易,必定全力以赴。”同样深夜未眠的唐棠迅速回复。

  宋彩萍提到的“5人”,是陆军军医大学的5位护理骨干——从抗震救灾到抗击埃博拉,数次大项卫勤任务中都有她们并肩作战的身影。熟悉她们的人,称她们是卫勤战线上的“五朵金花”。

  这一次,“五朵金花”再次齐聚武汉抗疫一线。那天,习主席就关心爱护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医务人员作出重要指示。5人中的“大姐”宋彩萍在微信群里嘱咐:“要持续作战打硬仗,身体健康是关键。我们一定可以打败病毒、战胜疫魔。”

  “到时候,咱们一起和武汉的樱花合个影。”这是“五朵金花”的一个美丽的约定。

  天使带给患者爱和希望——

  “看不清你的脸庞,但我记住了你照顾我的样子”

  让宋彩萍印象深刻的,是患者们的笑容。

  这是满意的笑容——一名患者吃不下饭,宋彩萍耐心询问,得知这名患者牙不好,她特意交代食堂做一碗鸡蛋羹。第二天查房,这名患者向她竖起大拇指,还专门写了一首诗:“火神山上雪花飘,鬼门关前心绪糟。千年春秋生与死,我信天使夺屠刀。”

  这是感激的笑容——一位老大娘病号服有些长,起来活动身体时裤腿总是拖着地。宋彩萍看见了,就蹲下来为她挽好裤腿,并扶着她走回病床。老大娘那慈爱的笑,让宋彩萍想起自己的母亲。

  这是振作的笑容——患者李女士情绪低落,每次查房宋彩萍都会专门到她的病房,陪她聊会儿天。渐渐地,李女士脸上有了笑容。

  “看不清你的脸庞,但我记住了你照顾我的样子。”一位患者写了一首诗送给宋彩萍,“你就是白衣天使,为我们带来爱和希望。”

  一个天使的身后,站着一群天使。

  看到患者藏在床底下的便盆,护士詹思源悄悄端去清理干净;得知患者生日,护士刘晓青给他订了长寿面,还特别嘱咐“要加一个荷包蛋”……

  这里,是生与死角斗的火线。与宋彩萍聊天,记者发现,她聊自己的工作很少,聊患者的故事很多。聊痛苦的事少,聊开心的事很多。

  火神山医院里,住着一对步入“钻石婚”的老夫妻。每次宋彩萍查房,老爷爷都会和她聊起老两口的爱情故事。

  这位曾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从病床床头柜里掏出了一个包裹。打开一看,里面装着立功证、光荣证、当兵第一天的军装照以及记录他几十年光荣的老照片……

  “在这特殊的时空里,他们毫无保留地向你敞开心扉。”宋彩萍说,“还有什么比患者的信任,更让人幸福的呢?”

  那天深夜,接到儿子电话,宋彩萍才得知自己立了二等功——13名战“疫”勇士火线立功的消息,通过“人民陆军”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发布。

  “人民健康,才是最大的军功章。”宋彩萍说,“就像他们的笑容,是对我们最大的奖励。”

  (本报武汉2月23日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