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打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威

作者:姚忠泰   更新时间:2019-10-22 09:35:32  来源:民族复兴网  责任编辑:石头

  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战争爆发。最初北朝鲜军队进展顺利,迅速行进至洛东江。党中央毛主席保持冷静态度,估计可能出现两种战局:一是速决,北朝鲜人民军取得胜利;二是持久,美国增兵扩大战争规模。

  1950年7月7日,在毛泽东主席提议之下,周恩来总理主持召开了保卫国防问题会议,讨论了朝鲜形势和加强国防问题。7月中旬,中央军委再次召开会议,研究集结兵力于鸭绿江边的战略布置,决定组建东北边防军。8月26日,周恩来总理再次主持召开国防会议,督促东北边防军的各项准备工作。随后,我军有关高级将领判断敌人在积极准备反攻,美军可能在仁川登陆。因此,东北边防军进入了积极备战的阶段。由于中共中央审时度势,我国在随后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取得了战略主动。

  朝鲜战争次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命令其海空军参战。6月27日杜鲁门发表声明,除了公开宣布干涉朝鲜内政以外,还命令其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占领我国领土台湾。6月28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警告美帝国主义,他说:“中国人民早已声明,全世界各国事务应该由各国人民自己管理。亚洲事务由亚洲人民自己管理。”他还号召:“全中国和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准备,同仇敌忾,打败美帝国主义任何挑衅。”

  9月15日,美军实施仁川登陆。北朝鲜人民军腹背受敌,战局逆转。9月28日美军占领汉城,直逼向三八线。9月30日,周恩来总理警告美国:“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决不容忍外国侵略,也不听任帝国主义肆意侵略我国友好邻邦。”美国无视中国人民的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了我国东北边境鸭绿江边。

  显然,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早就想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0月1日南朝鲜军队越过三八线的当天,北朝鲜金日成首相正式请求中国政府给予特殊帮助,援助朝鲜人民作战。因此,中国军队出兵朝鲜的问题被提上议事日程。1月上旬,毛泽东主席连续主持召开政治局会议,讨论出兵参战问题。当时,会上有两种意见:其一,主张不出兵或暂时不出兵,这种意见人数较多,军中代表人物是林彪;其二,积极主张出兵,这种意见人数较少,军中代表人物是彭德怀。毛泽东主席听取各方意见之后权衡利弊,经过深思熟虑力排众议认为必须参战。平心而论,毛泽东主席下定决心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颇费思量的,作为党中央主要领导人,他必须对历史负责,好在他有周恩来总理和彭德怀元帅的支持。最后,中央政治局终于作出了正式决定:出兵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挂帅的人,第一人选是粟裕,第二人选是林彪,第三人选是彭德怀。当时粟裕身体有病正在青岛疗养,林彪不主张出兵而且推说自己身体欠佳,彭德怀身体强壮而且当仁不让,自然是最佳人选。由于禀性勇敢无畏,彭德怀在毛泽东主席主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问题方面投了赞成票,比较而言,林彪显得患得患失自私自利。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第一位报名者是毛岸英同志。当时愿意送子抗美援朝的中央政治局领导人,好像只有毛泽东主席。

  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这天,敌军占领平壤,东西线敌军已经到达或者逼近我军预定防御地区,我军不可能按照原计划实施阵地防御作战。毛泽东主席、彭德怀元帅迅即改变原定进至朝鲜蜂腰部组织防御作战的计划,决心抓住敌人分兵冒进的弱点,采取隐蔽待机,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的方针。

  第一次战役首战告捷以后,敌军误判我军只有少量军队象征性出兵。我志愿军利用敌人恃强轻敌的心态,采取“故意示弱,纵敌、骄敌和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在西线实行宽大正面运动防御与游击战相结合的作战行动,诱敌深入。

  第二次战役赶敌人至三八线以南地区,确定了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基础。

  第三次战役之后,志愿军根据新情况适时采取“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主要开展阵地战,与朝鲜人民军一起,利用三八线附近地区地形,构筑坚固的防御工事。

  1952年9月中旬至10月底,中朝两国军队全线反击敌军。这次反击,贯彻了积极防御的思想和“零敲牛皮糖”的打小歼灭战、积小胜为大胜的原则,粉碎了敌人发动的多次攻势和绞杀战、细菌战,取得全线战术性反击作战和上甘岭防御作战的胜利。中朝军队越战越强,1953年又发动了强大的夏季反击战役,有力地促进了朝鲜停战的实现。

  统计表明,志愿军指战员作战伤亡三十六万余人,加上非战斗减员共七十七万余人。牺牲的军职指挥员三人,师职指挥员十九人。一代英才毛岸英同志,也捐躯在朝鲜的土地上。

  抗美援朝,打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威。同时,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及其儿子毛岸英同志功不可没。人民领袖毛泽东主席,名不虚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