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电视纪录片《祖国在召唤》在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引起热烈反响
近日,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中央军委批准,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组织拍摄的6集大型电视纪录片《祖国在召唤》,经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后,在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引起热烈反响。广大官兵表示:人民军队的卓越功勋鼓舞人心,一代代官兵的昂扬风貌催人奋进,作为新时代革命军人,要自觉把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强军梦,聚焦练兵备战,立足本职岗位,为强军兴军贡献力量。
第一集《使命》生动刻画了人民军队在新中国各个历史阶段忠于使命的形象风采。参加过3次国庆大阅兵及汶川地震救援工作的某陆航旅飞行员熊延龙,在观看纪录片之后感触很深:“片中老兵王凤和是在战场上知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的,说起当时的欣喜,老人眼眶湿润了,这个场景太有感染力了。先辈们浴血奋战,披肝沥胆,不辱使命。当前,国防和军队建设进入新时代,我们肩头责任依然沉甸甸,要像先辈们那样继续奋斗。”北部战区海军某勤务保障大队一级军士长李军考,曾参与片中开头描述的海上阅兵纪念活动。他说:“看到片中那轰鸣的战舰驰骋在大海上,我眼睛就发酸了。扎根军港30年,我一直坚守在舰艇工作一线。我为能参加那次阅兵而骄傲,为我30年的坚守自豪。”
第二集《忠诚》讲述了一代代官兵用红色基因坚定信念、铸牢军魂,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感人故事。某信息通信旅一营连续保持先进20年,曾荣获集体一等功,该营战士李盈对这一集中讲述的老十八军进藏的故事印象深刻,她说:“这个故事我以前听父亲讲过,这次片中从前些年的一个旅移防进藏讲起,几个年代的故事场景相互呼应,生动展现了一代代革命军人对党忠诚的血脉传承。”片中的新疆军区某红军师是一支创建于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红军部队,从陕北到新疆,一路征战,几渡难关,始终听从党的召唤。该师一等功臣、藏族战士索南多杰说:“忠诚这个词很具体。片中讲述的一个个具体人和一件件具体事让我明白,对于军人来说,坚定政治信念,扎实干好本职工作,不断提升打仗本领,就是对党忠诚的具体体现。”
第三集《血性》集中展示革命军人的血性胆魄和英雄精神。新疆军区某团在大漠驻训场集体收看该纪录片。片中,战士余闯演习受伤昏迷7天7夜,醒来后第一句话是“我最关心能不能报效国家”,这让很多官兵深受触动。该团战士冯明豫表示:“有血性,就是要‘越苦越向前’,我们要向英雄看齐,做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空降兵某部、第75集团军某特战旅、北部战区陆军某炮兵旅、中部战区某防空旅、武警湖南总队长沙支队等单位在训练执勤间隙利用多媒体平台,组织官兵集体观看纪录片。片中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让官兵更加深刻体味到一名优秀军人应该具备的血性气质。
第四集《家国》通过一个个朴实的故事,小中见大,细腻书写一代代革命军人深沉厚重的家国情怀。共青团十八大代表、火箭军某旅通信连排长赵丽丽说:“片中驻高原部队官兵那句‘边关有我,请祖国放心’的誓言令人非常感动。军人,何以为家?战位就是我们的家!作为一名高原女军人,我也要向他们学习,把这份感动化为力量,在本职岗位上干得更加精彩出色!”纪录片中展示的家国情怀,既有“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的坚定宣示,也有“你在的地方就是家”的深情追随。看过纪录片,军嫂汤玉松动情地说:“片中的故事让我看哭了好几次。我们结婚这些年来,一直两地分居,他一直驻守在西北边关。看完这个节目,我更理解他的坚持,也更心疼他的付出。我想对远方的他说,‘你守国我守家,你到哪儿我就去哪儿,哪儿就是咱们的家’。”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第五集《铸剑》描绘出我军现代化进程中铸就大国利剑的众多生动印迹。“倾注毕生心血,只为祖国强盛。”这是纪录片留给马兰基地某部官兵印象最深的解说。该部高级工程师陈肯看到片中一代代马兰人的奋斗影像,深有感触地说:“从原子弹到氢弹,从空中到地下,老一辈科研工作者胸怀报国之志,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壮丽史诗,我们一定要弘扬他们的精神,争做新时代的马兰传人。”某信息通信旅工程师刘巍巍说:“片中展示的中国奇迹、中国速度,让人震撼,让人自豪!这些成就背后的艰辛、牺牲与奉献让人感动,作为青年科技工作者,应该自觉学习钱学森、程开甲等前辈的崇高精神,为军队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将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紧紧相连。”
第六集《和平》讲述中国军队用热血和牺牲铸就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担当。第73集团军某旅运输勤务营营长郭建新去年曾参加国际军事比赛“晴空”备赛保障任务,他说:“这集节目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能战方能止战。担当的底气是精兵强能,是我们日常严格的训练,是我们不断提升的打赢能力!”参加海外维和的某旅火炮工程师朱乐与战友一起观看了纪录片,他感慨道:“离开祖国身在海外,我们更加知道和平的可贵。我们每天扫雷排爆,在刀尖上舞蹈,正是在为维护和平做着具体实在的事情。片中的卞龙及战友们在申亮亮烈士牺牲后依然毫无畏惧、勇敢向前,这些镜头极大地鼓舞了大家的壮志豪情,激励我们用实际行动一如既往地履行好职责。”
(本报北京10月7日电 记者袁丽萍,通讯员孙振者、崔旭、徐童、余晓剑、陈小强、胡亚军、王晨光、宗旭阳、欧阳棋、谭卓廷、王仡、周超、李贝贝、高旭尧、陈金根、刘国辉等采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