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说毛泽东不懂经济、不懂建设。我则认为他们要么是没看清事实,要么是故意歪曲。毛泽东不仅懂经济、懂建设,而且是很懂。要证明这一点太容易了。说远的,当年在井岗山、在瑞金、在延安,那样恶劣的情况下,毛泽东很快却把革命根据地的生产搞得轰轰烈烈、红红火火,与“白区”的政府经济建设形成鲜明的对照。说近的,从四九年建国时的一穷二白、遍地狼藉的战火废墟上,毛泽东领导的新政府到五二年,在短短的三年内将中国的工业生产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期间还进行了极端惨烈、代价极大,却又是令世人皆惊、令华族申腰的抗美援朝战争。
这是一般的懂经济、懂建设所能做到的吗?有人会说恢复性工作相对来说较容易,那么在这之后的建设总应该说明问题吧?五二年后的建设是什么样子呢?就感性的看,中国那些代“洋”子的产品都很快有了其“土”货,并满足遍及城乡的生活生产需要。什么“洋钉”、“洋火”、“洋铲”、“洋油”、“洋灯”、“洋布”……,到任何农村供销社都能见到,这些看似普通,可不是一点半点的生产能力所能达到的。若嫌这些层次低,那么层次“高”的,钢铁不用提了(多得成了有些人的批判素材),我们有了系统的纺织、印染工业、机械机床制(铸)造工业(比如车床、刨床、钻床、万吨水压机)、品种繁多的化学工业(比如水泥、酸、碱、炼油、化纤、化肥、农药……);我们生产出了自己的自行车、汽车(卡车、客车、吉普车、轿车)、摩托车(幸福牌双轮、三轮)、火车(蒸汽、柴油、电动机车)、轮船(百顿、千顿、万吨)、飞机、电唱机、收音机、电视机(?)、大炮、坦克、军舰、导弹、原子弹、氢弹、卫星……,还勘探并成功地开采出了大庆、胜利油田的石油、建立了品种齐全的医药工业、成功合成了胰岛素、转移核糖核酸(tRNA)。……
至毛泽东逝世时,中国已由一农业国发展成为从喷气式飞机、运载火箭到工业成套设备和所有农业机械无所不能造的工业大国。当然,这里所举只能是挂一漏万,要一一列出,真得要“罄竹难书”了。不否认这里面许多东西在解放前的上海滩上也能见到,但那是帝国主义列强的,若要落实到整个中国都能见到、都能用上,那这里面的任何一项可就都不是轻松简单的事了。
那些是人们能直接感受到的,却难免片面,那么我们不妨看看具体的数字:1953年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增长率达平均每年18%,把中国的工业生产力翻了一番多;从1952年(当时工业生产恢复到了战前最高水平)到毛泽东时代结束的七十年代后期,工业平均每年增长11.2%。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尽管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但工业生产仍继续在以平均每年超过10%的速度增长(这一点连我自己也没料到)。
在这个令人惊异的高速工业化过程中有几个关键部门的数据或许值得一提。从1952年至毛泽东时代结束期间,钢铁产量从一百四十万吨增长到了三千一百八十万吨;煤炭产量从六千六百万吨增长到了六万一千七百万吨;水泥产量从三百万吨增长到了六千五百万吨;木材产量从一千一百万吨增长到了五千一百万吨;电力从七十亿千瓦/小时增长到了两千伍百六十亿千瓦/小时;原油产量从根本的空白变成了一万零四百万吨;化肥产量从三万九千吨上升到了八百六十九万三千吨。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中国还在生产大量的喷气式飞机,重型拖拉机,铁路机车和现代海船。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成了一个主要的核强国,完成了州际弹道导弹的发射。1964年中国第一枚原子弹试验成功,1967年生产了第一枚氢弹1970年把第一颗卫星发射进了轨道。而且这些建设成就还是伴随着普及全民义务教育的大量投入、伴随着严厉的国际封锁和战争威胁甚至而且打赢多场战争(两次越战、一次印战和小规模的俄战)而且长期不断支援世界革命、伴随着多次的摸索失误(这将在对毛泽东的批判一节中细说)的情况下取得的、是在实现了灭毒绝娼、道不失遗、夜不闭户的社会风气的情况下取得的;是在消灭了血吸虫、消灭了麻风、天花、鼠疫、霍乱、人民的健康水平极大提高的情况下取得的;是在完成大量农田改造、大规模兴修水利的情况下取得的;是在高社会福利、无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取得的。这是多么的了不起啊!
正是这些冰冷的、却又实实在在的数据使毛泽东离我远了,变成了我心目中的伟人。难道这叫不懂经济、不懂建设?我不知道那些人的“毛主席的经济成就微不足道!”这样的话怎么说得出口!说他们眼里有个“大黑点”、有个“负号”确实没错。象毛泽东这样使中国这么大的国家这么长时间地、快速地、实质性地增长,使中国这么一个贫穷落后,任人欺辱掠夺的“东亚病夫”在短短的二十多年时间里成为无人敢惹的世界第六大工业国家,有谁能比? !
有人问毛泽东留的遗产在哪里呢?“黄金?工厂?设备?藏在大山里面?不错,毛的时代中国开始有了自己的工业,有了工厂,能生产钢铁,开采石油了,几家可以有台收音机、一辆自行车了,但是总量种类与现在相比呢?姑且不谈消费品,就算生产资料、煤炭、电话、交通有可比性吗?遗产?不足道吧。”。这不有点睁眼瞎嘛!难道上面那些不是铁铁实实的看得见摸得着的遗产?就拿钢铁、石油、医药来说,今天又比毛泽东离去时增加了多少呢?有的甚至还退步了。
他们也许会承认那些确实是毛泽东留下的遗产,但却会说“没有留下多少所谓的导致社会高速发展的遗产”。真是这样吗? 那我们就来看看毛泽东留下的遗产对我们的这后三十年起到些什么发展上的作用:谁都知道毛泽东的发展时期主要是注重基础建设,如大量的水利建设、重工业和基础工业建设。而这种建设往往都是投入大见效慢的,它们的更多的是提高社会的生产能力和延展能力,一般不直接体现在物资财富增长上,尤其不立即体现在现实生活物资层面。而且它们的效益往往要在一定的时期后才逐渐显现出来。例如发展钢铁,首先需要勘探、建矿、开采……这些长时间的前期投入,到冶炼出钢再用于其自身的扩大规模和生产一级加工、制造机械设备,这中间的投入又是巨大的,而且仍然不能在现实生活中见到成效。但这些却是以后发展二级、三级生产,如纺织机械、汽车生产线、生活用品加工机械、军工生产线……等的可能和必须。待到这些转化为毛泽东时代后期的门类齐全、规模宏大的完整工业体系,仅仅用了二十几年,实在是太少了!
可以想象,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这样伟大的工业准备,必然要牺牲大量的改善生活份额用于扩大再生产。但这样的工业储备建设却为将来的生活建设蓄积了巨大的能量,而且它可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发挥效应,造福社会。当然了,如果只生产不投入或多生产少投入,经济增长能不显著吗?只搞生活建设不搞生产建设或少搞生活建设多搞生产建设生活能不大好吗?毛泽东留给我们的是八○○○亿元的工业总产值。可以设想,如果将其中多划10%用于生活建设会是什么样的经济情形呢?社会生产必将绝对活跃,生活将大大改善,仅仅是把这部份财富直接用于人民改善生活会是什么情况?全社会每人将多获得一百元的生活物资,按当时的物价状况,意味着每人可多吃约150斤猪肉(0.68元/斤)、700余斤大米(0.138Y/斤)、700余只鸡蛋、100斤菜油或2000斤蔬菜,可多买5-10双皮鞋、30-40双布鞋或10-20件衣服、一只手表或一辆自行车,若综合来说,就是人们的生活水平翻一至两番!
我们今天的生活改善、经济活跃正是建立在毛泽东给我们留下的巨大遗产上的。就拿纺织行业来说,毛泽东时代建立起来的轻纺体系,在改革开放后,甚至今天,一直是中国出口创汇的主要产业。我们今天生活中所用的大量引进产品和引进设备(如宝钢、电视机、电冰箱、空调及其生产线)所生产的产品都很大程度上乞福于毛泽东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但我国的纺织业却在这几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中基本没有得到任何自身的发展提高,反而因为技术过时、设备老旧出现了全行业亏损,但它仍然在为挣外汇吐血站着最后一班岗。这就完全是在吃老本,坐吃山空的结果。
军工行业也是这样。这些年的摩托车、汽车、家电产业,许多生产线都是由毛泽东时代建立的军工企业转产而来,如重庆的嘉陵、长安、贵州的富日、安徽的飞雁、合叉、四川的长虹……不胜枚举。但中国今天的军工状况如何呢?其众多行业也是类此。国企今天的凋敝,除了管理不善、腐败盛行之外,这样的竭池而渔是其重要原因――春蚕到死丝方尽啊!
这样的情形也同样演义在农业上,毛泽东时代的农田改造、兴修水利使得改革后的农民能够在这方面不投入多获益。毛泽东时代开始建设的化肥生产线也开始发挥效用,就连最近一夜成为亿万富翁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成就也是在毛泽东时代播下的种子呀。
现在的农村怎么样?我不敢妄自回答,人们心里应有一杆秤。我们可以去看看现在的农村水利、去看看农田的土质、去看看森林、看看河渠……。 还不提毛泽东所开创的有利国际局势、清廉的国内风尚、洁净的债务形象、教育基础、军事实力和福利信誉的稳定作用这些无形的遗产对后来经济发展或焕发的贡献。
那些说毛泽东“没有留下多少所谓的导致社会高速发展的遗产”、“毛泽东的经济成就微不足道”的人莫异于狂徒吠日。 若把毛泽东时代比作修路造桥造车、挖塘养鱼、挖坑种树、垒石建房、攒钱备娶的话,后来者则只是开车兜风、撒网捕鱼、依树乘凉、上树摘果、张彩娶亲,甚至还坐地纳租、拆屋换粮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