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茂纵谈人民公社化与乡镇企业兴衰

作者:思古堂先生   更新时间:2018-11-10 01:57:13  来源:民族复兴网  责任编辑:石头

c4e6dbff767fe4d7efbd528f39451566.jpg

1969年华西公社出资三千元办的小五金厂(资料图)

  (作者为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著名农业问题专家)

  ​​​ 我们的改革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这么一个状态?可能是我们在某些重大理论问题的认识上有误区。那么这个问题出在哪?前几天我们原单位请我回去给机关干部讲农村的两条道路到底是怎么回事?我怎么讲呢?

  我说,大家原原本本地看一看毛泽东、邓小平在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领袖人物到底是怎么看的?我选择了几条语录,一个是邓小平1980年5月31号的谈话,后来收到邓选里叫《关于农村政策问题》,讲了两个飞跃的问题,意思就是说我们最终还是要搞集体经济的,要由低水平的集体化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并且指出了发展到高水平集体化的四个条件,即机械化水平提高了、管理水平提高了、多种经营发展了、集体收入增加了。这是一段。我还给读了另一段邓小平的1987年的一次讲话。他说“农村改革总的来说发展是比较快的,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收获,就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突然冒出搞多种经营,搞商品经济,搞各种小型企业,异军突起。……如果说在这个问题上中央有点功绩的话,就是中央制定的搞活政策是对头的。这个政策取得了这样好的效果,使我们知道我们做了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这是我个人没有预料到的,许多同志也没有预料到的,是突然冒出这样一个效果。”(发表时题目《改革的步子要加快》)

  邓小平在和外宾谈话时,反复说过这个观点。在这个问题上他是诚实的,说的是真心话。他确实没想到农村改革以后,突然间在80年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了,意外地抱了个金娃娃,邓小平当时真是没想到。我们再反过来看看毛泽东对这个问题是怎么认识的?我给大家读了一个1958年、1959年人民公社时期毛泽东的一些讲话,毛主席为什么支持人民公社?就是因为他认为我们的人民公社可以把工、农、商、学、兵合在一起,不能单纯搞农场。不是有人要搞国营农场吗?单纯搞农场不适宜搞农业,当时毛泽东支持人民公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公社可以使农业工业化。后来在中央文件里有毛泽东1959年在郑州会议上的讲话。毛主席说“由不完全的公社所有制走向完全的、单一的公社所有制,是一个把较穷的生产队提高到较富裕的生产队的生产水平的过程,又是一个扩大公社的积累,发展公社的工业实现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实现公社工业化和国家工业化的过程。目前公社直接所有的东西还不多,如社办企业、社办事业,由社支配的公积金、公益金等。虽然如此,我们伟大的、光明灿烂的希望也就在这里。”在这个讲话里,毛主席把国家的工业化和公社的工业化并提。所以说毛泽东支持建立人民公社这种经济体制,最终的目的是要实现公社工业化。从这个角度,我把几段当时毛主席的谈话包括他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笔记里谈到的关于人民公社的内容。这些讲话归纳一下都是什么思路呢?就是国家的工业化道路要两条腿走路,一个是国家的城市的工业化,要建立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然后再启动农村的公社工业化。这两条腿走路最终走向集体化和城乡关系的进一步协调。同时,公社工业化发展的结果,它必然带来我们农村传统资料化的转移,这就是农村的工业化、城镇化,这种农村公社工业化、城镇化的结果,必然带来对现代农业的投入,使传统农业发展到现代农业,它就是这么个规律。

  我觉得这个规律非常切合我们这个后发国家现代化实际的。我把它认定为是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的客观趋势,这种规律性的东西是不能违背的。我们再反过来看小平同志在1987年讲“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收获,就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突然冒出搞多种经营,搞商品经济,搞各种小型企业,异军突起。”甚至在讲两个飞跃的条件的讲话里,其中有一条是“多种经营发展了”。多种经营是农业经济的概念,也不是一个农业工业化的概念呀。我的意思不是现在我们埋没小平同志,我说的意思就是我们中国改革走到这么一个邪路上了,一个重要的认识上的原因,就是我们后来的领袖人物远远没有吃透毛泽东给我们规划的这个农业现代化的道路,这个理论没有闹明白,包括小平同志在内。我不是说小平同志非要有意识地领导中国十几亿人搞资本主义,而是他没有那么高的理论水平,没有达到这个理论高度。所以说大家想想,我们的人民公社是1983年、1984年解散的,1983年下的文,1984年解散的。人民公社那种体制恰恰是支持农业工业化的体制,对不对?可是当80年代初,农村工业化的大潮到来了,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了,这时恰恰需要人民公社这种体制来支撑它,你恰恰在83年把人民公社给解散了,对不对?我们大家想一想,我们后来改革的三十年除了80年代和90年代前期,乡镇企业出现了那种辉煌的态势,90年代中期以后乡镇企业大面积私有化,和国有企业一样大面积私有化以后,还有什么可以起到农村发展带领作用的?没有了!后来就是农民工了,大面积农民工进城了。为什么我们这个改革之所以走偏,恰恰是中央的高层、决策层根本没有闹明白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到底应该怎么走?这个理论你不闹明白,还用那个什么农业生产适合家庭经营,就那么一个歪理指导了我们三十年,到现在这个歪理还在指导我们改革?所以我的意思是我们不要局限在某一全具体作法和概念上的争论,我建议要从重大的基本的理论上回归毛泽东、学习毛泽东、研究毛泽东,把他的理论真正吃透,这样才能为我们今后、将来不管是重庆也好还是整体的发展也好,别再走邪路上去。

  这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否则还会有风险。一定要在理论上成熟起来,免得在一些具体的问题上左派右派老打仗,谁也说服不了谁,但是这个最终的出路,我认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基因,它的最合理的内核仍然在毛泽东那,谁把毛泽东的理论研究透了并和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谁就能引导中国真正走出困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