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城百县百企调研行】
连续第5年全国省会城市经济增速第一,今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11.1%,大数据产业5个全国第一……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贵阳市选准、做实、深挖大数据这一移动互联时代的“钻石矿”,短短5年时间,建成了中国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实现了经济的后发赶超。
5月26日,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在贵阳开幕。贵阳市长陈晏表示,数博会已经成长为全球大数据发展的风向标和业界最具国际性、权威性的平台,大数据成为全国乃至世界认识贵阳的闪亮名片。
2014年3月,贵州·北京大数据产业发展推介会的举行,拉开了贵州发展大数据的大幕。短短1年后便创造了5个全国第一,获批全国首个国家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建设全国首个全域公共免费Wi-Fi城市,打造全国首个块上集聚的大数据公共平台,建成全国首个大数据交易中心,成立全国首个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
2015年8月,国家明确支持贵州等地建设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2017年11月,贵阳市出台实施意见:到2020年形成1000亿元以上主营业务收入,以及建设五大基础工程和十大专项等,推动贵阳建成具有影响力的“中国数谷”。
目前,贵阳市建设了产业生态示范基地、数字经济产业及应用创新基地、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示范基地等16个大数据产业集聚区,聚集了戴尔、阿里巴巴、华为等一批世界500强高科技企业。2017年,大数据企业达1200户,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17亿元,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动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3%,大数据成为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发展大数据要靠创新的思维、创新的资源和创新的人才,而这正是贵阳所缺乏的。贵阳市委市政府以“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思路,引“京”入“黔”补齐短板。2013年9月,中关村和贵阳牵手合作,成立中关村贵阳科技园,以此为起点,贵阳市推出了一系列人才创新的政策和举措。2017年,全市引进了高层次和紧缺大数据人才834人,贵阳市高层次人才总量达79万人。
通过推广大数据在全市不同场景的应用,倒逼创新资源、创新政策、创新体制、创新环境全面变革,是贵阳大数据产业创新的另一突出之处。深挖大数据的政用、商用和民用价值,运用大数据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引领经济转型升级和改善民生服务水平,形成大数据全产业链、全服务链和全治理链。
在大数据产业发展中,贵阳市不断探索推动大数据落地生根的方法与路径。陈晏说,贵阳市紧紧围绕打造“中国数谷”的目标,以推进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攻方向,以“千企引进、千企改造”工程、“万企融合”大行动为抓手,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以大数据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围绕推进农业生产管理精准化,大力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在农产品优势产区推广应用环境实时监测系统,在大型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部署传感器、视频监控等生产管理监控设备。加快发展绿色无公害优质农产品线上定制、线下送菜到家等销售服务新模式,有力推进黔货出山、网货下乡、电商扶贫。
以大数据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升级改造,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指数达到42.5。截至目前,对贵州轮胎、詹阳动力等647个传统企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
以大数据助力服务行业迅猛增长。作为“大数据+物流”的典型企业——贵阳满帮集团,2017年为全国节省了860亿元的燃油损耗,减少4600万吨的碳排放。建成贵州通移动金融公共可信服务平台(贵州通TSM),推出电子现金圈存、手机公交刷卡、便民缴费、手机支付等服务模式,老百姓生活更加便利。大力推进“大数据+金融”,积极搭建政企银合作平台,推出“筑信贷”和“筑保贷”等金融产品,支持中小微企业资金近1.2亿元,有效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贵、融资难的问题。
(本报记者 吕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