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老英模讲述“海上猛虎艇”诞生的传奇经历
6月4日至5日,两集电视纪录片《英雄猛虎艇》在中央电视台四套《国家记忆》栏目播出。全片以大量的珍贵史料和影像图片,讲述了53年前的崇武以东海战中,人民海军“海上猛虎艇”一战成名的传奇经历。纪录片播完后,台里很快收到了在全国52城和35城的同时段收视率统计结果:排在同时段收视率全国第二。作为这部纪录片的撰稿人,看到这个结果,我内心很是激动。
2016年东海舰队“海上猛虎艇”命名50周年之际,我们前去采访“海上猛虎艇”老英模和新一代“猛虎”传人的交流座谈。本来只是想做一个新闻片,但在聆听了老英模们的激情讲述后,我们发现53年前那场“小艇打大舰”的传奇战役和老英模们英勇作战的经历值得后人去铭记,尤其是得知二等战功英雄葛毅等许多当年的老英模们已经相继离世,愈发觉得再不去记录就来不及了。
于是,我们把镜头对准了53年前,摄制组从全国各地找到了多位当年参战的老“猛虎人”前来福建厦门配合纪录片的拍摄,希望通过他们的讲述,去真实完整地还原那场激动人心的辉煌战役。
一纸战火中仓促写就的血书
时任崇武以东海战中588艇的指挥员王志奇、指导员傅金泉、轮机班长王木昌、枪炮班长吴加溪和信号兵杨进兴,当年这些意气风发的小伙子们如今都已白发苍苍,但站在昔日的驻地前,半个世纪前的战火纷飞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距军港码头不到100米的“海上猛虎艇”荣誉室里,有一件镇馆之宝——一张写有“永远忠于毛主席”的战前血书,字迹已有些模糊褪色,更凸显出它年代久远,历尽沧桑。这份血书的“主人”是在崇武以东海战中荣立三等功的信号兵杨进兴,“当时没时间写决心书,为了表达必胜的信念,我就咬破手指写下血书,也来不及交给党支部,就夹在本子里”。
由此可见,当时官兵们接到战斗命令有多突然。当艇上传出紧急战斗警报声时,很多官兵晚饭正吃到一半,立刻放下碗筷,冲向自己的战位。“接到命令我们马上就起航了,因为很紧急,我们离作战海区还有很远的距离,要长途奔袭”,杨进兴清楚记得当时的场景。显然,他那时已经做好了各种思想准备,这张在战火中仓促写下的血书,无疑正是他及战友们听党指挥、敢打敢拼战斗精神的明证。
这究竟是一场怎样的战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福建沿海剑拔弩张。1958年9月,舷号556的护卫艇和兄弟艇击沉来犯的“沱江”号猎潜舰,创下人民海军以小艇打沉大舰的先例。之后,国民党军舰依旧频繁对我东南沿海进行武装侵扰。1965年11月13日晚,国民党军“永昌”号护航炮舰与“永泰”号大型猎潜舰先后由澎湖、马公岛隐蔽出航,驶往乌丘屿。我方以护卫艇6艘和远航鱼雷艇6艘组成两个突击编队,由解放军东海舰队原海坛水警区副司令员魏垣武担任编队指挥员,准备对两艘敌舰进行一场突袭。
当时敌我力量悬殊到底有多大?“永泰号”和“永昌号”的排水量分别为600吨和650吨,舰上官兵分别为117名和114名,均装有76毫米主炮、40毫米双联装机炮和20毫米机炮。而当时我海军的兵力只有原海坛水警区驻守海防的护卫艇和鱼雷艇,包括排水量125吨护卫艇2艘,100吨护卫艇4艘,木质的鱼雷艇6艘,护卫艇上装的都是37炮和25炮等小口径火炮,有的鱼雷艇上甚至只装有机枪。
“那时候艇是真小,宽度只有十几米,长度只有二十几米,艇上几十个人,整个兵力是没办法跟对方相比的。”时任588艇指挥员的王志奇回忆道。当时参战的588艇就是由原来的556艇换装而来,虽然排水量已经由75吨升级为125吨,但相比两艘大型敌舰,依然只是小艇。
一场“海上拼刺刀”式的搏杀
“集中优势兵力,近战夜战,防止误击,击沉一条,拂晓前返航。”尽管已经过去53年,但王志奇对当时接到的上级指令记忆犹新。除了考虑到两艘敌舰的吨位和火力数倍于我,近战夜战显然有利于发挥我炮艇速度快、射程近的特点,还能避免来自敌方的空中威胁。
然而,虽然作了严密的部署,但敌我力量的悬殊造成开战后情况不容乐观。“他们都是大型炮舰,我们都是小艇,所以那个年代每一场仗都打得很艰难。”正如时任588艇指导员的傅金泉老人所说,这场大获全胜的海战,我海军打得并不轻松。虽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永泰号”打得晕头转向,逃往乌丘屿,但我方指挥艇和预备指挥艇先后中弹,编队指挥员魏垣武副司令负伤昏迷,让我海军在这场1小时33分钟的海战中出现近半个小时的无人指挥状态。
茫茫夜色中,确认了“永昌号”的位置后,另一位指挥员王志奇根据“打近战”的指示,命令轮机手以最快的速度向敌舰冲去。“我们要保证机器能开得动,生死这方面完全没考虑。”时任588艇轮机班长的王木昌笑谈往事,但战友杨进兴的描述却绝不轻松,“我们就是要坚决把‘永昌号’打沉,哪怕没有炮弹了,撞也要把它撞沉。”
“当时明明知道武器装备比不过敌人,明明知道上去了很可能就是个死,但依然义无反顾地冲上去。”时任588艇枪炮班长的吴加溪回忆说,为了能够击沉“永昌号”,588艇与“永昌号”的距离最近时只有几百米,相当于“海上拼刺刀”式的搏杀。“我叫搬炮弹的战士把穿甲弹全部搬过来,结果搬上来都不够我打的。”吴加溪老人清楚记得,自己当年在这场战斗中打掉的弹药近千发,“当时我们艇与‘永昌号’距离太近,再靠近就可能同归于尽了。结果我们一撤离,‘永昌号’就爆炸沉了下去。”
一份薪火相传的热血忠诚
采访中与吴加溪老人交流时,我们发现他的听力非常差,需要坐得很近并且大声讲话他才能听得见。这与他在当年的战斗中担任枪炮手有直接关系,“那晚的风很大,炮弹打出去后火药残渣全喷回来。天亮我们返航后,艇长说我的脸全都黑掉了,我说脸黑掉没什么,我的耳朵都听不到了。”
但老人从未对此后悔过。这场海战我海军取得重大胜利,也在这些英勇顽强的老一辈“猛虎人”的军旅生涯中写下浓墨重彩的铁血荣光。1965年11月26日,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了参加崇武以东海战的英模们。1966年2月3日,国防部授予588艇“海上猛虎艇”荣誉称号。
采访中,我们细细聆听着老英雄们讲述自己当年的作战经历,感受着战争的激烈与残酷,以及人民海军将士面对强敌舍我其谁、面对战火勇往直前、面对死亡义无反顾的血性和勇气。“当时接到作战任务时我们是很激动的。作为一名军人,一生中能遇到几次这样保家卫国的机会?到了国家和人民需要我们上战场的时候,军人就应该有不怕死的精神。”傅金泉老人如是说。
如今,“海上猛虎艇”荣誉室外停泊的是一艘艘现代化军舰,当年最早那艘75吨的炮艇已经过三次换装,成为排水量1300吨的护卫舰。现在的这艘“猛虎艇”对于几位老英雄们来说,可谓既熟悉又陌生,他们看到眼前这个“庞然大物”时不禁感慨,当年的588艇就像大海上飘浮的一缕鸿毛。登上甲板的那一刻,还没来得及喘口气,老英雄们就大声喊道:“我们回家了!”与此同时,舰上也打出了“热烈欢迎‘海上猛虎艇’老前辈回家看看”的字幕。
“海上猛虎艇”的英雄航迹见证了人民海军的发展历程。它在战火硝烟中组建,在保卫海防战斗中屡建战功。历经53年的风雨,“海上猛虎艇”的性能和型号一直在改变,但“海上猛虎精神”从没有褪色。过去,老一辈“猛虎人”靠血性血战疆场、保家卫国,浇铸了海峡一线部队的传统与辉煌;今天,新一代“猛虎人”同样正靠着以“勇猛顽强、敢打必胜”为核心内容的“海上猛虎精神”,披坚执锐、克敌制胜,追逐新的光荣与梦想。
在“海上猛虎艇”荣誉室,几位老英雄们面对写有“海上猛虎艇”的锦旗敬了个庄严的军礼,“我们希望‘海上猛虎艇’一直都是人民海军的一面旗帜,永远高高飘扬!”
(作者系江苏广电总台主任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