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强战斗精神是克敌制胜的利器。作为全军主题教育联系点,王杰生前所在部队、第71集团军某合成旅积极引导官兵传承“两不怕”精神——
新时代“王杰”在成长
初夏雨夜,长空如墨。记者走进皖北某训练基地,恰逢一场实战化考核比武即将开始。
第71集团军某合成旅下士耿冬冬,因长期超强度训练导致右手食指和虎口处磨破,3厘米长的伤口钻心地疼。在连续完成穿越拱桥、跨越矮墙、扛弹药箱跃进等课目,正准备开始手枪步枪速射考核时,耿冬冬手上的伤口突然崩裂、血流不止。只见他迅速用嘴撕开一个急救包,用纱布把手掌一缠,继续参加考核。
“受点小伤,打出手枪、步枪各5发共95环,值!”考核结束,虽然手上的鲜血早已浸透纱布,耿冬冬却难掩内心的兴奋。一名现场督考的上级领导称赞:“不愧为‘两不怕’精神传人。”
这个旅是王杰生前所在部队,“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是部队的传家宝,激励着一茬茬官兵苦练精兵。然而,耿冬冬初到这支英雄部队时,头脑中却产生困惑:“信息化战争打的是高科技,‘两不怕’精神还管用吗?”与此同时,一些干部看着刚入伍的新战士也心存疑问:“他们从小没吃过苦,能传承好‘两不怕’精神吗?”
“青年官兵世界观的形成具有很强的‘首因效应’,什么样的军人形象率先进入头脑,就会有什么样的烙印首先打在他们脑海深处。”对此,该旅政委张振东认识深刻。
张振东告诉记者,去年底,习主席视察第71集团军时强调,军队是要打仗的,打仗就要有打仗的样子,就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习主席勉励大家,要学习践行“两不怕”精神,加强战斗精神培育和战斗作风训练,传承好红色血脉,做新时代王杰式的好战士。
牢记领袖嘱托,培育大批新时代王杰式的好战士。今年该旅在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过程中,注重针对官兵的思想现状,成体系培育“两不怕”精神,为官兵们“补钙壮骨”。
铸魂育人,思想为先。王杰为什么能用生命践行“两不怕”精神?该旅通过组织开展深入学习习主席关于“两不怕”精神重要论述专题教育,与专家学者共同研讨“两不怕”精神的历史源头和时代内涵,邀请“董存瑞班”等全军英模单位代表共话新时代如何弘扬“两不怕”精神,使全旅官兵对“两不怕”精神的内涵有了更深领悟。
“王杰老班长的果敢与坚定,源于他‘为了党,不怕上刀山下火海’的赤胆忠诚和崇高信仰。”在“学王杰先进个人”、王杰班列兵周智涵的笔记本上,记者看到了这样饱含深情、吐露心声的话语。
“传承‘两不怕’精神需要思想认同,更需要实践砥砺。”张振东告诉记者,他们着力打造“两不怕”特色战斗文化,用好战斗体能训练、心理意志训练、实兵对抗演习等平台,在直面血与火、苦与累中砺血性,催生官兵勇往直前、勇挑重担、勇敢亮剑的虎气胆气,淬炼“累不倒”“压不塌”“拖不垮”的顽强作风。
5月初的一次连贯驾驶考核,上等兵张有建驾驶车辆高速通过高5米、坡度30度的陡坡。由于车辆仰角过大,产生视觉盲点,到达障碍“驼峰”处变速时,张有建的头部不小心磕在驾驶舱钢板上,顿时血流不止。为防止颠簸造成乘员和车辆意外,张有建不顾疼痛猛踩油门俯冲下坡,驾驶车辆安全抵达终点。
连日的采访,记者的一个深刻感受是:“两不怕”精神已经成为该旅官兵崇尚的价值坐标。作为王杰传人,他们对“两不怕”精神有着自己的理解:未来战争不管哪种样式、不管强度如何、不管对手是谁,王杰那种“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两不怕”精神,永远是制胜战场的法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