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
货币,用通俗的语言讲就是金钱。现实生活中任何一个思维正常的人都懂得金钱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黑格尔说过,熟知的东西并非真知的东西。但究竟什么是金钱?或者说金钱的本质是什么?现实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人未必都能讲清楚。但也正因为金钱的重要,许多人为了追求金钱而把自己送进了监狱?也正是因为金钱,许许多多的家庭、单位、社会闹出了无数多的矛盾和各种事件。金钱的奥秘究竟是什么呢?有人说金钱是财富的象征;有人说金钱是获取幸福的手段;也有人说,有了钱,我才能生存下去。当代社会生活中,没有钱,确实无法生存下去。努力去赚钱,成为绝大多数人的生存之道。这些对金钱的理解和回答都有一定道理。但这些认识如同马克思对德国唯物主义哲学家费尔巴哈的批判一样,都只是从直观、客体、现象的方面去理解金钱,是一种肤浅、简单、片面的认识。
今年的五一节就要到了,大家都知道,“五一”国际劳动节是恩格斯领导的第二国际1889年会议通过的纪念国际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节日。它代表着无产阶级和一切劳动人民对劳动自身的崇拜和敬仰。劳动是人类的生存活动,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发展了人本身,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劳动也是一种理论,是唯物史观的最基本的原理。马克思的《资本论》就是从劳动论开始,揭示了了资本主义全部社会现象的根源和秘密。笔者去年五一节时,就写了一篇《<资本论>也是劳动论》的文章,发表在各红色网站上。今年为纪念“五一”劳动节,也从马克思的“劳动”概念谈起,认识“货币”的本质。
一、货币的本质是商品交换中“独立出来的价值”,是劳动者劳动的凝结
我们知道,货币是商品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产生的。亚当·斯密发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商品的交换价值要得到实现,必须通过一种媒介即另一种商品来体现。最初这种商品不固定,后相对固定于某一种商品,再后来各个国家、地区在所有商品中都先后选择金属充当这种职能,因为金属适于作为商业和流通的工具,这就是货币。那么,货币的本质是什么呢?亚当·斯密说,货币“成为一切文明国商业上的通用媒介。通过这媒介,一切货物都能进行买卖,都能相互交换。”为什么货币能够充当这种媒介呢?斯密说,因为人们在用货物交换货币或用货币交换货物时,自然要遵循一种法则:“这些法则决定所谓商品相对价值或交换价值”。直接意思就是说,货币能够体现或代表商品的交换价值。所以才可以用货物交换货币,或用货币交换货物。这就是亚当·斯密对货币本质的理解。
马克思并不否认亚当·斯密这种认识。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提出阐发科学的实践观、劳动观并创立了唯物史观理论之后,发现亚当·斯密这种对货币的认识仍然带有类似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的特征,而没有从人类生存和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源泉和根本动力即人类的劳动实践活动来认识货币的本质。马克思认为,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劳动的。也只有从科学的劳动、实践的观点才能认识货币的本质。亚当·斯密发现了商品的二重性原理是对的,但商品之所以具有交换价值,其背后的根源是体现所有商品的共同本质,即商品的价值。而商品为什么会有价值?亚当·斯密提出了劳动价值论,但他所说的只是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其原因一是亚当·斯密没有认识到人类劳动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最终决定作用思想,二是他没有揭示劳动的二重性。马克思唯物史观最重要的基本原理就是劳动实践的观点,而且马克思不仅能够对商品进行二重性分析,也能够对劳动进行二重性分析。
马克思把人类劳动区分为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由此真正揭示了商品交换的秘密,也就揭示了货币的真正本质。马克思说,他的劳动二重性原理是理解他的全部经济学的枢纽,也应该是我们理解货币本质的枢纽。商品之所以能够进行交换,就是因为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都凝结着人类共同的无差别的劳动。抽象劳动创造价值。货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也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货币的使用价值就是充当商品的价值尺度和交换的中介、手段,货币的价值就是进行交换的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是抽象劳动创造,从这个意义上说,货币的本质就是劳动的凝结。正如马克思说,货币是商品流通过程中“独立出来的价值”。这个价值不是使用价值,而是价值,而价值就是劳动者劳动创造的价值。所以它才能够成为价值尺度和交换的中介、手段。当一个商品生产者占有货币的时候,实际上说他所进行的商品劳动得到了社会的承认,是他本人所付出的劳动的凝结。他用货币换回新的商品,实际上是用自己的劳动换回的商品。这样理解货币的本质,一方面说明了货币的功能和作用,更重要的是说明了实现和占有货币的根本途径和手段只能是劳动者体力和智力的付出。
但货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一旦从一般意义上的商品相对独立出来之后,其货币本身的使用价值和功能就竭力被凸显、放大出来,其劳动的凝结的内在本质含义则程度不同甚至完全被掩盖起来,导致与其使用价值严重脱节和割裂。造成谁拥有货币,谁就能够拥有更多的商品和社会财富。怎样拥有更多的货币呢?除了一部分人仍然依靠自身的劳动换回货币之外,相当多的人就想法设法通过非劳动的途径占有货币,如权力、暴力、偷盗、欺骗等。对于这些占有货币的人来说,货币并不是他自己劳动的凝结,而是占有他人的劳动。他同样可以用这些货币换回自己需要的商品。而其他商品交换者在与货币拥有者进行交换时,考虑的是自身的商品是否能够换回货币,而不考虑对方货币的来源。由此更加促使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离开劳动的途径,而采用更多的非劳动途径实现对货币的占有。当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资本家发现把货币投入商品交换和生产过程中,特别是用货币购买劳动力之后,也能够实现货币量的增加,于是就采用资本的方式占有新的货币,即大家所熟悉的G-W-G,。这个流通公式给人最大的误解就是货币不再是生产者劳动换回的产物,而是流通的产物。由此进一步掩盖甚至完全抹杀了货币是劳动凝结的真正本质,并形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最主要特征。马克思通过劳动价值论的创立,不仅揭示了商品的本质,也揭示了货币的本质。资本家货币量的增加不是流通过程中产生的,而是生产过程中占有劳动者的剩余价值。这部分货币的本质仍然是劳动者劳动的凝结。资本家占有这部分货币,实质就是占有劳动者的剩余劳动。这就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也是资本主义剥削方式的最主要的特征。资本的出现只是进一步模糊和掩盖货币的本质,但绝没有改变马克思对货币本质的揭示。
多年来,流行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教科书以及笔者所看到的有关辞典中在给“货币”所下的定义中大多是讲,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这个定义只是指出了货币的使用价值即充当商品交换过程中的“一般等价物”,但没有指出货币为什么能够充当一般等价物。原因就在于货币在具有使用价值的同时,也具有价值的属性。这个“价值”的属性就是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的凝结”。从这个意义上讲,货币之所以能够作为一般等价物首先是因为它是体现和凝结商品生产者的“抽象劳动”,是商品价值尺度的表现,强调货币实现的正当途径应当也必须是劳动者的劳动。所以才能够把货币当作中介、手段换回自己所需要的商品。但在教学实践和许多学者的理论研究中,教师讲课和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中,大多强调货币的使用价值(即货币的五种使用价值),而忽视货币的作为“劳动的凝结”的价值的含义。这样理解货币,形成了人们对货币直观主义片面、表面、现象的认识方法,并造成现实生活中人们大多只看到货币、金钱的外在功能、作用及使用价值,而没有看到货币真正的内在的“劳动的凝结”本质及获取货币的正确途径。
二、作为“劳动凝结”的货币本质的理论和方法论意义
马克思关于货币本质是“劳动的凝结”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有助于认识“资本”的秘密是占有他人的“劳动的凝结”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两个流通公式即:W—G—W 和 G—W—G'。前者是资本主义社会之前就存在的延续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流通公式。这种流通公式一般说是一种平等交换的公式。而后者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资本流通公式。资产阶级思想家把第二个公式看做第一个公式的延续。他们认为,前者是平等交换,推导出后者也一定是平等交换。由此把资本主义社会打扮为“自由、平等、博爱”的社会。马克思通过对劳动二重性的揭示,也揭示了货币的本质是劳动的凝结。作为商品生产者所获得的货币是自身劳动的凝结,而非劳动者占有的货币也一定是劳动的凝结,但不是自身劳动的凝结,而是他人劳动的凝结。资本流通公式中,由G'—G得到的G也是劳动者劳动的凝结,但却不归于劳动者所有,而归资本家所有。这就是《资本论》中所讲的“剩余价值”,是劳动者的“劳动的凝结”为资本家所占有。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就是追求剩余价值,也就是无偿占有劳动者的“劳动的凝结”,就是剥削,这是典型的不平等。所以列宁谈到阶级的本质时说,由于四个不同,其中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而占有劳动者的“劳动的凝结”而导致的剥削行为。这种剥削行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初期有一定的进步性,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继续发展,这种剥削行为就变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和阻力。所以马克思说,资本主义敲响了自身的丧钟。共产主义的本质就是消灭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消灭资本主义的剥削行为,实现没有剥削、压迫的真正自由、平等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
2、有助于揭露和批判拜金主义思潮的错误实质及危害性
马克思《资本论》中揭露和批判过商品拜物教现象。商品交换中的人与人的关系外在的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而且造成在表面上似乎是物与物的关系在支配人与人的关系。这种认识表现在人们实践活动中就是疯狂地崇拜和追求作为物的商品。马克思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商品拜物教。拜金主义的实质就是商品拜物教,由对物的疯狂崇拜转变为对金钱的疯狂崇拜。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深刻批判了这种拜金主义思潮:“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与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恩格斯也说过,当今社会中“金钱确定人的价值:这个人值一万英镑,就是说,他拥有这样一笔钱。谁有钱,谁就‘值得尊敬’,就是属于‘上等人’,就‘有势力’。”
由于当今中国搞所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导致这种拜金主义思潮在当代中国也极其突出。经济领域里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择手段追逐金钱、利益,无视社会公德、践踏市场原则。政治领域生活中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文化领域里以赚钱作为文化活动的主要目的,放弃文化工作者的社会职责。教育领域中搞钱学交易等等。其危害极其严重。造成整个社会物欲横流、人情冷漠、尔虞我诈、道德沦丧、信仰缺失、人人自危。不是人支配金钱,而是金钱支配人,人变成金钱的奴隶。
拜金主义的错误要害就是只是看到货币的外在职能和使用价值,不懂得货币的本质是自身劳动的凝结,不懂得占有货币的正当途径应该是自身的劳动。奉行“不管白猫黑猫,逮住耗子(金钱)就是好猫”的实用主义。克服拜金主义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在认识方面,科学认识货币产生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其社会作用,特别是货币的本质特征及占有货币的正当途径,由对金钱的崇拜转变为对人自身劳动的崇拜。
3、有助于树立“劳动致富”、“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社会风尚。
在当前市场经济活动中,由于“人性自私论”的严重泛滥,人们追逐金钱的欲望极度膨胀。固然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人们追求金钱本身也没有错误,但究竟靠什么途径和手段追求金钱?是主要依靠个人的劳动,还是依靠权力、资本、暴力、偷盗等非劳动手段?古人讲,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同理,君子爱钱,也应该取之有道。这个“道”就是劳动,就是通过劳动,为社会和他人做出贡献,才能换回你所需要的货币。当然,由于种种原因,当今社会中我们国家从政策上允许一些人利用资本方式实现对货币的占有在一定意义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但这只是在一定意义上,而且对于这种占有方式要加以多方面的限制。马克思关于资本的唯利是图、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的本质认识没有改变,绝对不能借资本的所谓“有序发展”(资本的本质绝对不可能做到“有序发展”,见拙文《资本究竟能否有序发展?》)大开绿灯。为资本开绿灯,实质是鼓励少数人对多数人“劳动”的占有,也就是鼓励剥削,鼓励两极分化。这还有共产党人“消灭私有制”的一丝一毫的气味吗?前几年某个重要文件曾经强调要努力增加人们的所谓“财产性收入”,实则是非劳动性收入,而且这种收入越多,意味着其他劳动者的劳动被有这种收入的人占有的越多,那么必然导致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和社会矛盾的尖锐,不利于甚至压制打击创造价值的劳动者的积极性。再一种社会现象就是股票市场。股票现象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产物,实则是封建社会赌博现象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延续。它不是鼓励人们劳动致富,实质是鼓励欺骗致富。再有就是中国当今存在的所谓社会集资现象,也是欺骗致富的典型表现。只有树立劳动致富、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社会氛围,才能消除经济领域的不平等现象,最大限度地缩小收入差别,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真正公平、和谐的社会。当前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多方面的工作和一系列经济法律制度和分配政策的完善。但突出和强调货币是生产者劳动的凝结这一本质内容无疑有助于上述目标的实现,而且这样理解货币的本质和功能本身就包含对占有货币方式的道德评价。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纪念五一劳动节,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树立和培育劳动致富、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社会风尚。
(2023年4月2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