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关于《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谈话:“任何人开始总是不懂的,从来也没有什么先知先觉。斯大林自己还不是对有些东西认识不清楚? 他曾经说过,搞得不好,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可以发展到冲突的程度;搞得好,就可以不致发生冲突。斯大林的这些话,讲得好。教科书比斯大林退了一步。”
斯大林去世前两年,意识到其经济与哲学问题,第一是商品交换问题,第二管理者与劳动者的矛盾。但他没有修改《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也没有修改相关的哲学观点。
在《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斯大林明确指出:“历史唯物主义就是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推广去研究社会生活,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应用于社会生活现象,应用于研究社会,应用于研究社会历史。”为了论证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中的“推广”与“应用”,斯大林进行了一系列从自然到社会的逻辑推演:“既然自然现象的联系和相互制约是自然界发展的规律,那么由此可见,社会生活现象的联系和相互制约也同样不是偶然的事情,而是社会发展的规律”;“既然我们关于自然界发展规律的知识是具有客观真理意义的、可靠的知识,那么由此应该得出结论:社会生活、社会发展也同样可以认识,研究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成果是具有客观真理意义的、可靠的成果”;“既然自然界、存在、物质世界是第一性的,而意识、思维是第二性的,是这一客观实在的反映,那么由此应该得出结论:社会的物质生活、社会的存在,也是第一性的,而社会的精神生活是第二性的,是派生的……是这一客观实在的反映”,如此等等。这就是说,在斯大林那里,从辩证唯物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实际上是自然存在到社会存在的逻辑运行过程。
这个辩证唯物主义不属于马克思,马克思也从来没有这样论述过。马克思以人的存在为主题,以人的感性物质生活为主体,抽象出历史观,世界观,人生观。斯大林把辩证唯物主义当做党的理论工具,先锋队是该工具的天然拥有者和使用者,也必然是规律的正确代表。“教科书说,随着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化,“人们成为自己社会经济关系的主人”,“能够完全自觉地掌握和利用规律”。也就是说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所阐述的来自于斯大林的哲学。苏联1936年宪法表述: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矛盾,与斯大林哲学互为表里。其错误在于:把公有制当做一成不变的稳定形式,保证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在前一篇分析过,管理者与劳动者不能融合,公有制就会变成管理者所有制,逐步蜕化成资本私有制。历史已经演示了蜕化过程。马克思对原始社会解体的分析,对人双重本质由来的分析,揭示了人类解放以思维与物质劳动自由结合为前提,以劳动者解放为标志。公有制与劳动者参与管理是必经之路,二者不可分离。
社会主义需要发展生产力,对我是国防的保障,对内部劳动者来说,缩小必要劳动时间,扩大思维意识发展时间,获得思维与物质劳动的自由结合。这种发展必须不同以往的形式,否则就会与欧美资本主义社会殊途同归,与社会主义背道而驰。怎样把发展生产力与社会主义本质统一起来,那就需要当代人的智慧和实践。选择旧有的方式发展生产力,再涂脂抹粉,也改变不了复辟资本私有制的事实,必然走上苏联解体后的相同道路。
毛泽东不赞同斯大林的观点。“规律,开始总是少数人认识,后来才是多数人认识。就是对少数人说来,也是从不认识到认识,也要经过实践和学习的过程。任何人开始总是不懂的,从来也没有什么先知先觉。······认识规律,必须经过实践,取得成绩,发生问题,遇到失败,在这样的过程中,才能使认识逐步推进。要认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必须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必须采取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来进行研究,而且必须经过胜利和失败的比较。反复实践,反复学习,经过多次胜利和失败,并且认真进行研究,才能逐步使自己的认识合乎规律。只看见胜利,没有看见失败,要认识规律是不行的。”
毛泽东在这篇谈话中还发表了另一个哲学观点:“思维和存在不能划等号。说二者同一,不是说二者等同,不是说思维等同于存在。······教科书不承认现象和本质的矛盾。本质总是藏在现象的后面,只有通过现象才能揭露本质。教科书没有讲人们认识规律要有一个过程,先锋队也不例外。”用哲学术语抽象:认识滞后于存在。
公有制原始社会就存在了,其解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解体对人本质的影响?一般人只知道分工促进了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有些人知道思维的专有促进了思维的收集、抽象,对物质生活的有利方面。但是没有人像马克思那样考虑到私有制的建立,根本分工---思维与物质创造的分离,造成了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享受和劳动、生产和消费由不同的个人来分担这种情况,人类异化,人类不公平的根源。
自然科学剔除了人类存继必须进行生活物质创造这一前提,完全以自然现象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一般情况下,自然科学工作者可以完全不考虑人类存继这一前提,不必考虑人类生存价值问题。而社会生活即包含科学的应用,还要考虑人的有限生理物质需要,无限的审美差异、占有欲望问题。社会与自然关系紧张,人与人的关系紧张,生存与发展问题如何平衡,是否需要人类价值观?有限与无限,务实与务虚都是人的需要。把自然科学研究规范推展到社会,只有部分狭隘的区域适用,其余大部分是不适宜的。社会问题需要哲学与科学结合起来,考虑二者的边界问题,这是科学不能代替哲学的根本原因。科学与哲学共同点:理性思维。马克思哲学,理性与感性的结合,理性与感性不能相互替代。
人是物质自然界出现的一个特殊物,存在物质约束性,也存在着思维导引反物质性运动。从人类发展历史顺序看,是先有物质自然存在,然后才产生人,人的思维。但人的思维不是物质自然普遍、一般的衍生物,而是人类独特的劳动创造生活物质的产物。思维意识滞后于自然存在,滞后于人的感性物质生活。辩证法本质是思维指导人们改变自然与社会,这个改变是人类特有的机能,称为人类意志。人对自然和自身、社会的认识还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尤其是人的物质与思维处于创造发展过程中,不是先置的客观规律,没有人可以先知先觉。“认识规律,必须经过实践,取得成绩,发生问题,遇到失败,在这样的过程中,才能使认识逐步推进。”社会主义是前所未有的人类实践,其政权结构,所有制和经济组织形式,都与以往社会不同,思维意识与物质创造境界与原始社会不同,发生曲折、失败都是正常现象,以此来否定实践者是不公正的。
脱离开人类的劳动创造物质生活的历史,把人类独有的思维辩证指引行为,指认为物质自然界的普遍功能,这是一种滥用。他用人的思维把人的特殊功能强加给自然界,变成一种自以为是的普遍真理再改头换面的进入人类社会。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因为无人身的理性在自身之外既没有可以设定自己的场所,又没有可以与之相对立的客体,也没有可以与之合成的主体,所以它只得把自己颠来倒去:设定自己,自相对立,自相合成———设定、对立、合成。用希腊语来说,这就是:正题、反题、合题。对于不懂黑格尔语言的读者,我们将告诉他们一个神圣的公式:肯定、否定、否定的否定。”《马恩选集第三版第一卷256页》斯大林的辩证唯物主义,本质上是无人身的理性,用人的思维虚拟物质自然运动。对其正面的东西分析了近70年,比较透彻,而对毛泽东正面评价不充分,对两位伟人的哲学理性分析是远不够深入。
毛泽东谈话:“社会主义制度下,虽然没有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但是还有革命,技术革命,文化革命,也是革命。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是革命,从共产主义的这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也是革命。共产主义一定会有很多的阶段,因此也一定会有很多的革命。
我们党里有人说,学哲学只要读《反杜林论》、《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就够了,其他的书可以不必读。这种观点是错的。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这是第一。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