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5月,毛泽东同志围绕党的文艺工作发表重要讲话,这就是人们所熟知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这篇重要文献中,毛泽东同志提出“要和群众打成一片”。这一重要思想观点,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对待群众的正确态度。重温这个经典论断,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刻感悟党的性质宗旨,而且对我们做好新时代党的群众工作具有很强的现实启示。
站稳群众立场。群众立场,是我们党最根本的政治立场,它解答的是共产党“代表谁、为了谁”的重大命题。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它一经成立就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由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必然逻辑就是,每个党员干部都必须也只能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言人,做人民群众的公仆和服务员。只有牢固确立并站稳人民立场,广大党员干部才能找准自身定位,发挥自身作用。否则,就会像毛泽东同志所批评的那样,“如果把自己看作群众的主人,看作高踞于‘下等人’头上的贵族,那末,不管他们有多大的才能,也是群众所不需要的,他们的工作是没有前途的”。
践行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这是党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关键所在。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就曾严肃批评那些“饱食终日,坐在机关里面打瞌睡,从不肯伸只脚到社会群众中去调查调查”的官僚作风。广大党员干部要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无穷力量,首先就要相信群众,深刻认识到“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当然,对群众仅仅停留在相信层面是不够的,还必须真心实意地依靠群众。每个党员干部都要主动扑下身子、迈开步子,善于问计于民,积极到群众中发掘解决问题的思路对策,在广泛集纳群众智慧的基础上充分论证研究,让各项决策更加科学合理,让各项工作更加精细周全。
心系群众冷暖。1934年1月,毛泽东同志在江西瑞金出席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时说:“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党的群众工作,是一项富有情感温度的工作。广大党员干部作为人民群众的“孺子牛”,必须时刻以百姓心为心,把满腔热情倾注在群众身上,对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特别是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一点也不能疏忽,一点也不能看轻”。
善于教育引导。做群众工作,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既要着眼解决现实矛盾问题,也要注重抓好思想教育引导。为此,广大党员干部要端正姿态,与群众同甘共苦,使群众感到谦和可亲,否则,“在群众面前把你的资格摆得越老,越像个‘英雄’,越要出卖这一套,群众就越不买你的账”。要善于站在群众利益角度分析问题,解读政策文件精神必须结合群众生产生活实际,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的关系向群众阐释清楚,让群众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还要避免两种倾向,即教育引导中的“命令主义”和“尾巴主义”,既要克服那种“超过群众的觉悟程度,违反了群众的自愿原则”的“急性病”,也要力戒那种“落后于群众的觉悟程度,违反了领导群众前进一步的原则”的“慢性病”,创造性地把工作做出成效。
面对新时代党的群众工作新要求,习主席强调,要努力把群众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我们要时刻牢记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始终站稳人民立场,主动和群众打成一片,从而赢得民心、赢得时代、赢得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