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宇: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作者:红旗文稿  更新时间:2019-05-20 08:45:32  来源:民族复兴网  责任编辑:石头

e46b51b697a19c8712fe9c61fb52aefa.jpg

  “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语重心长地告诉人们,过去我们党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断成就伟业,现在我们仍然要用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指导工作。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

  “成由勤俭败由奢”。1936年和1939年,美国记者斯诺两次采访延安和陕北革命根据地,看到毛泽东住着简陋的窑洞,周恩来睡的是土炕,彭德怀穿着用缴获的降落伞改制的背心,林伯渠戴着用线绳系着断了腿的眼镜。从这些细小的事情上,斯诺感慨中国共产党人有一种战无不胜的“东方魔力”,断言这是兴国之兆、胜利之本。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经历的艰难困苦是世所罕见的,在那样残酷的环境中取得的胜利堪称人间奇迹。邓小平同志在讲到这个问题时说:“为什么过去很困难的局面我们都能渡过?根本问题是我们的干部、党员同人民群众一块苦。”和人民群众一起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最好方式。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依然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短短几十年间就让一个满目疮痍、一穷二白的古老民族昂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可以说,正是“红米饭、南瓜汤”“天当被、地当床”“吃树皮、嚼草根”“一把炒面、一把雪”“勤俭是个传家宝,千日打柴不能一日烧”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始终激励着我们党顽强进取、百折不挠、走向胜利、成就伟业。

  自从“八项规定”实施以来,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基本刹住了,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并没有在每个人身上扎根。有一些领导干部在思想深处认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过时了,“舌尖上的浪费”“会所中的歪风”“车轮上的铺张”树倒根存。有的个人私欲膨胀,政绩观错位,“花钱冲动,办事不动”,热衷于弄虚作假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高速路口巨资建假山、贫困县举债造城门、耗费数百万元种几棵银杏树等等,严重脱离地方实际,背离人民群众意愿。凡此种种,从作风角度看,既是一种病,更是一种腐败。离开了艰苦奋斗,背离了初心使命,必将贻误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的国情没有根本改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尚在世界排名70名左右;脱贫攻坚正处于决战决胜阶段,防范系统性风险的任务十分繁重,很多事关人民福祉的急事大事需要大量的投入。这些都要求我们绝不能骄傲自满、大手大脚,丢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这个“传家宝”。

  “人无俭不立,家无俭不旺,党无俭必败,国无俭必亡。”70年前,毛泽东同志把党在全国范围内执政称为“赶考”,告诫全党“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场“赶考”还在进行中。每个党员干部都要牢记“两个务必”的警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的嘱托,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开源节流、量力而行,精打细算、严格把关,让有限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发挥出最大效益。要把握好“够与不够”的辩证法:在物质生活方面说“够了”,勤俭节约、杜绝浪费,把有限的资源用在为民造福中;在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上说“不够”,反对浮躁浮夸、急功近利、铺张浪费、大手大脚,永不懈怠、“足够”努力,为实现梦想奋斗,为人民交出一份出色的答卷。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Baidu
map